《同赵紫芝宿翁灵舒所居》

时间: 2025-01-01 19:50:08

不期欣会面,如即失炎蒸。

废寝看迟月,同吟忆远僧,

过旬河复见,无雨露多凝。

得句争书写,蛾飞扑灭灯。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不期欣会面,如即失炎蒸。
废寝看迟月,同吟忆远僧。
过旬河复见,无雨露多凝。
得句争书写,蛾飞扑灭灯。

白话文翻译:

偶然间很高兴能见面,就像失去酷暑的炎热。
废寝忘食地仰望着迟迟升起的明月,一同吟诵,想起了远方的僧侣。
过了十天再次相见,天上没有雨露,空气中却凝聚了许多水分。
写下诗句争着书写,飞蛾扑向灯光,灯光却熄灭了。

注释:

  • 欣会:欣喜相会,意为意外的相遇。
  • 炎蒸:指炎热的天气,这里用来比喻酷暑。
  • 废寝:废弃睡眠,形容因兴奋而不睡觉。
  • 迟月:指晚上的月亮升得比较晚。
  • 远僧:远方的僧侣,可能是指诗人心中的某位朋友或师长。
  • 旬河:意指十天时间,这里可能指时间的流逝。
  • :凝结,形容空气中的水分聚集。
  • 得句:得到了诗句,指写诗的过程。
  • 蛾飞扑灭灯:蛾子飞向光明,灯光熄灭,暗含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短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照,宋代诗人,字子华,号延安,生于公元11世纪,主要活动于北宋时期。他的诗作以清新、婉约著称,常常展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与赵紫芝的相聚之时,表达了诗人对旧友的思念以及对生活的感慨。诗中描绘的场景和情感,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整首诗以轻松自然的笔调描绘了一次意外的相会,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欣喜与对生活的感怀。在开篇,诗人通过“欣会”与“炎蒸”的对比,极具画面感,瞬间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清新愉悦的氛围。接着,诗人通过“废寝看迟月”的描写,表现了因友人相聚而忘却睡眠,流露出深厚的情谊。

“同吟忆远僧”句中,一方面表达了与友人同吟的快乐,另一方面也暗示了对远方友人的怀念,这种情感交织让人倍感亲切。过旬河再次相见的描写,给人以时间流逝的感慨,诗人在“无雨露多凝”中表现出一种惆怅,似乎是对自然的观察与思索,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友谊的珍视。

最后两句“得句争书写,蛾飞扑灭灯”更是将诗人对诗的热爱与追求表现得淋漓尽致。蛾扑灯的意象,既是对光明的向往,又隐含着追求之路的短暂与无常,给人以深刻的启示。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与丰富的意象,生动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对生命的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不期欣会面:意外的相遇令人开心,表达了对重聚的惊喜。
  2. 如即失炎蒸:与夏日炎热的酷暑相对比,突显相聚的清新。
  3. 废寝看迟月:因相聚而忘却睡眠,仰望晚月,表现出对时光的珍惜。
  4. 同吟忆远僧:共同吟咏,回忆起远方的朋友,表现出深厚的友谊。
  5. 过旬河复见:十天后再次相见,暗含时间的流逝。
  6. 无雨露多凝:自然环境的变化,暗示内心的惆怅。
  7. 得句争书写:写诗的渴望,表现出对创作的热爱。
  8. 蛾飞扑灭灯: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短暂,象征着追求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欣会”比作“失炎蒸”,展现出情感的对比。
  • 对仗:如“废寝看迟月”与“得句争书写”,形成了和谐的韵律美。
  • 意象:蛾与灯的意象,象征着追求与短暂的美好。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深厚情谊与对生命短暂的感慨,展现了友情的珍贵和诗歌创作的热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思念与孤独,夜晚的月亮引发诗人的情感。
  • :象征着对光明的追求,暗含追求美好事物时的无奈与短暂。
  • :象征着诗歌与创作的光芒,灯光的熄灭代表着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炎蒸”指的是什么季节?

    • A. 冬季
    • B. 夏季
    • C. 秋季
    • D. 春季
  2. 诗人为何“废寝”?

    • A. 因为忙于工作
    • B. 因为高兴与友人相聚
    • C. 因为生病
    • D. 因为天气太热
  3. “蛾飞扑灭灯”这句中,蛾子象征什么?

    • A. 对光明的追求
    • B. 对黑暗的恐惧
    • C. 对朋友的思念
    • D. 对自然的热爱

答案:

  1. B. 夏季
  2. B. 因为高兴与友人相聚
  3. A. 对光明的追求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李白《月夜忆舍弟》:同样以月亮为意象,表达思念之情。
  • 杜甫《静夜思》:通过月亮引发的思乡情感,与徐照的思念有共鸣,但更侧重于故乡的怀念。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宋诗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