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胜寺》

时间: 2025-01-01 15:23:21

山亭十里见纤微,暂出红尘已息机。

次第一行寒雁去,浅深千片乱霞飞。

青山不断何年有,流水无穷底处归。

自古兴亡安足问,世间人事转头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广胜寺
作者: 王说 〔宋代〕

山亭十里见纤微,
暂出红尘已息机。
次第一行寒雁去,
浅深千片乱霞飞。
青山不断何年有,
流水无穷底处归。
自古兴亡安足问,
世间人事转头非。

白话文翻译:

在山亭的十里之外,细小的景物尽收眼底,
暂时离开红尘,心中已然宁静。
望着第一行寒雁飞去,
层层叠叠的霞光在空中乱舞。
青山绵延,无论何年才会有尽头,
那奔流不息的水流,最终归于何处?
自古以来的兴衰变化,何必去追问呢,
世间的事物转瞬即逝,纵使再如何,也都是虚幻。

注释:

  • 纤微:细小的、微小的。
  • 红尘:指世俗的纷扰与烦恼。
  • 寒雁:秋季来的大雁,象征离别与孤独。
  • 浅深千片:形容霞光的层次丰富,色彩斑斓。
  • 青山不断:青山永存,表现自然的恒久。
  • 无穷:没有尽头。
  • 兴亡:兴盛与衰亡,指历史的变化。
  • 人事转头非:人世间的事物转瞬即逝,瞬息万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说,字季文,宋代诗人,因其诗歌清新脱俗,擅长描绘自然景观而受到赞誉。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王说在广胜寺游览时,诗人借景抒怀,表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反映了宋代文人追求宁静与哲思的生活态度。

诗歌鉴赏:

王说的《广胜寺》以其清新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而著称。诗的开头“山亭十里见纤微”便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的山间环境,细致的描绘让人感受到自然之美的细腻与深邃。接着,诗人以“暂出红尘已息机”表达了对世俗烦恼的超脱,展示出他对内心宁静的向往与追求。

诗中描绘的寒雁与乱霞,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写,更隐喻着人生的无常与离别。青山与流水的对比,更是引发了对时间与生命的思考。诗的最后两句则是对历史兴亡的哲理反思,提醒人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一份清醒与淡定。

整首诗在艺术手法上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与哲理思考的结合,体现出诗人高远的情怀和深邃的思考,给人以启迪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山亭十里见纤微:从山亭远望,细小的景物尽收眼底,展现了宽广的视野与细致的观察。
  2. 暂出红尘已息机:短暂地离开繁杂的世俗,心灵获得了宁静与安逸。
  3. 次第一行寒雁去:望着第一队寒雁南飞,象征着离别与孤独。
  4. 浅深千片乱霞飞:层层叠叠的霞光在空中飞舞,形象而生动地描绘了天空的美丽。
  5. 青山不断何年有:青山绵延不绝,象征着自然的恒久与不变。
  6. 流水无穷底处归:流水奔流不息,令人思考其最终归宿。
  7. 自古兴亡安足问:自古以来的兴衰变化,何必去追问,表现了对历史的淡然态度。
  8. 世间人事转头非:世间的事情转瞬即逝,强调了人生的无常与虚幻。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青山与流水比作时间与生命的象征,表现其永恒与流逝。
  • 对仗:如“青山不断”与“流水无穷”,形成对称,增强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景观赋予人的情感,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世俗生活的超脱,以及对历史兴亡的哲理反思,传达出一种淡泊明志、超然物外的情怀。

意象分析:

  • 山亭: 象征静谧之处,代表了诗人的内心宁静。
  • 寒雁: 代表离别与孤独,寄托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悟。
  • 乱霞: 象征着自然的变化与美丽,同时也反映了世事的纷乱。
  • 青山: 永恒与稳定的象征,表达诗人对自然的崇敬。
  • 流水: 代表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引发对归宿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寒雁”主要象征什么? A. 离别与孤独
    B. 欢聚与快乐
    C. 自然与和谐

  2.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 A. 对历史的无所谓
    B. 对未来的希望
    C. 对世俗的依赖

  3. “青山不断何年有”中的“青山”象征什么? A. 时间的流逝
    B. 自然的恒久
    C. 人生的悲伤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同样描绘自然之美,表现对人生的思考。
  • 王维《山居秋暝》:展示自然与人生的哲理,意境相似。

诗词对比

  • 王说的《广胜寺》与王维的《终南山》: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景观,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超脱,但王说更强调历史的无常,而王维则更侧重于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赏析》
  • 《诗词鉴赏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