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谷谒杜少陵祠》

时间: 2024-09-19 22:10:57

遗迹传闻久,青山到眼新。

登临惟我辈,漂泊自诗人。

间道初归阙,驱车又去秦。

谁怜垂白老,尽室在风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遗迹传闻久,青山到眼新。
登临惟我辈,漂泊自诗人。
间道初归阙,驱车又去秦。
谁怜垂白老,尽室在风尘。

白话文翻译:

这片古老的遗迹传说已经很久,眼前的青山却是新的。
登上这里的,只有我们这些人,漂泊不定的正是诗人。
在回归途中,经过小道,驱车又向秦地而去。
谁会怜惜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他的全家都在风尘中漂泊。

注释:

  • 遗迹:古代的遗址或遗留下来的痕迹。
  • 传闻:流传的故事或传说。
  • 青山:指自然景色,这里可能暗指诗人对大自然的感悟。
  • 登临:登上、到达某个地方。
  • 漂泊:流浪不定,常指生活的艰辛或不安定。
  • :古代指宫殿或王宫的门。
  • 驱车:开车,赶路。
  • :指古代的秦国,象征着远方或他乡。
  • 垂白老:形容年老,白发苍苍的老人。
  • 尽室:全家、整个家庭。
  • 风尘:形容漂泊不定的生活环境,常带有辛苦的意味。

典故解析:

  • 杜少陵:杜甫,字子美,号少陵,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以描写社会现实和表达个人情感而著称。
  • 青山:在古诗中常常象征着自然的永恒与人生命的短暂,表达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宇乐,清代诗人,其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风格清新脱俗。他的诗歌有时带有对历史人物的追思,常思考人生命运。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对杜甫的祠堂进行拜谒时,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伟人的敬仰之情,以及对自己漂泊生活的感慨。

诗歌鉴赏:

《同谷谒杜少陵祠》是王宇乐在拜谒杜甫祠堂时所作,整首诗以细腻的感情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开篇的“遗迹传闻久”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历史的回忆中,仿佛在追溯着杜甫的诗歌之路。接着,诗人感慨于青山的常在与人事的变迁,强调了时间的无情与自然的永恒。通过“登临惟我辈,漂泊自诗人”,诗人不仅自谦,更表现了对漂泊人生的感慨。

在后面的两句中,诗人提及了自己归家的路途,暗示着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生活的无奈。最后一句“谁怜垂白老,尽室在风尘”更是将全诗推向了高潮,表达了对年老者和漂泊者的同情与关怀,浓厚的人文关怀使得这首诗充满了情感的厚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遗迹传闻久,青山到眼新”:古老的遗迹已经流传很久,而眼前的青山却是全新的。
    2. “登临惟我辈,漂泊自诗人”:只有我们这一代人登上这里,漂泊不定的正是诗人。
    3. “间道初归阙,驱车又去秦”:经过小道初次回到故乡,但又要驱车前往秦地。
    4. “谁怜垂白老,尽室在风尘”:谁会怜惜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他的全家都在风尘中漂泊。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遗迹传闻久,青山到眼新”表现了古今的对比。
    • 拟人:在“谁怜”中隐含了对人的关怀,使情感更加生动。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历史伟人的敬仰之情以及对自己漂泊生活的惆怅,体现了人对时间流逝和命运无常的思考。

意象分析:

  • 青山:象征自然的恒久与生命的短暂,暗示诗人对生命的哲学思考。
  • 遗迹:象征历史的沉淀与文化的传承,反映了对古人智慧的敬意。
  • 白老: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人生命的无常,提示读者珍惜当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青山”象征什么? A. 自然的美丽
    B. 时间的流逝
    C. 财富的积累
    D. 个人的成就

  2. “漂泊自诗人”中“漂泊”指的是什么? A. 旅行的乐趣
    B. 生活的艰辛
    C. 诗歌的创作
    D. 回归故乡

  3. 诗中的“阙”指的是什么? A. 古代的城墙
    B. 王宫的门
    C. 诗人的家
    D. 旅行的终点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描绘了国破家亡的悲惨境遇,与王宇乐对历史的追思形成鲜明对比。王宇乐的诗中更多的是对个人漂泊生活的感慨,而杜甫则直接反映了社会动荡的现实。

参考资料:

  • 《杜甫诗选》
  • 《清代诗人王宇乐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