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字令 九月七日寿马介公母刘太夫人》
时间: 2025-01-04 12:34:0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堂披绛帐。喜蟠桃正熟,萱花呈笑。犹记去秋开寿宇,亲制石麟文褓。点颌时呼,含饴频弄,玉雪投怀抱。斑衣队里,宁馨添作欢闹。漫说听鼓应官,元方未返,正唱江南好。留个白眉依膝下,大有少游风调。更喜女媭,杭来一苇,触兕称难老。明年此日,待看菊酝重嚼。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个喜庆的场景,帐子上挂着绛色的帷幕,蟠桃正熟,萱草花儿微笑着。还记得去年秋天我为您庆祝寿辰时,亲手制作了石麟的寿褓。您点头时呼唤,含着糖果频频玩弄,像玉雪般的孩子投进怀抱。斑衣队中,宁馨增添了许多欢闹。虽然有人说听鼓是为了应官,但元方还未归来,正在唱着江南的美好。留着白眉的您依偎在膝下,真有年轻人的风范。更令人高兴的是,女媭从杭州带来一根芦苇,触动了我对长寿的期盼。明年今日,期待再看菊花,细细品味它的滋味。
注释:
- 绛帐:绛色的帐幕,象征喜庆、吉祥。
- 蟠桃:传说中的仙桃,象征长寿。
- 萱花:萱草花,寓意忘忧。
- 石麟文褓:用石麟图案制成的长寿褓,象征祝寿。
- 含饴:意指含着糖,形容小孩天真可爱。
- 宁馨:宁静而温馨。
- 元方:诗中提及的人物,可能是作者的朋友或亲人。
- 女媭:指女性的名字,可能是亲友。
- 杭来一苇:意指从杭州带来的一根芦苇,象征着长寿的希望。
- 菊酝重嚼:形容再次品味菊花的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聂树楷,清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对生活的细腻观察而闻名。他的作品多反映生活中的美好情感,常以家庭和友情为题材。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为刘太夫人祝寿而作,表达了对长辈的尊敬与祝福。诗中通过描绘宴会的欢快景象,寄托了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诗歌鉴赏:
这首《百字令》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一个热闹且充满温情的寿宴场景。诗人在开篇就用“堂披绛帐”引入了喜庆的氛围,立即抓住了读者的注意力。蟠桃和萱花的意象不仅仅是对美好事物的描绘,更象征着长寿和快乐的祝愿。
随着诗句的推进,细腻的情感逐步展开。作者回忆起去年为刘太夫人庆祝寿辰的情景,展现出一种温馨的亲情。小孩的天真无邪与长辈的慈祥形成鲜明对比,展示了家庭和睦的美好画面。
诗中提到的“元方未返,正唱江南好”,不仅体现了对朋友的思念,还有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种情感在整首诗中反复回荡,传达出浓厚的人情味和对生活的热爱。
最后一句“明年此日,待看菊酝重嚼”,则是对未来的期待,表达了对寿辰的美好祝愿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整首诗轻松愉悦,透过细腻的笔触呈现出生活的点滴美好,令人倍感温暖。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堂披绛帐:喜庆的场景,设置了宴会的氛围。
- 喜蟠桃正熟,萱花呈笑:象征长寿和快乐的美好意象。
- 犹记去秋开寿宇:回忆去年的寿宴,情感真挚。
- 亲制石麟文褓:表达对长辈的孝心与细腻关怀。
- 点颌时呼,含饴频弄:小孩天真无邪,增添了家庭的欢乐。
- 斑衣队里,宁馨添作欢闹:欢快的氛围中,宁馨的参与让人倍感温暖。
- 漫说听鼓应官:对元方的思念,带出一种对生活的向往。
- 留个白眉依膝下:长辈的慈祥与年轻人的风范并存。
- 更喜女媭,杭来一苇:象征长寿的希望,寄托未来的美好期待。
- 明年此日,待看菊酝重嚼:期待未来的再次相聚与品味生活的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蟠桃、萱花等象征长寿与快乐,增强了诗的意象美。
- 对仗:如“点颌时呼,含饴频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萱花“呈笑”,赋予自然以情感,增加诗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对长辈的祝福展开,表达了对家庭温情的珍惜和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待,充满了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蟠桃:象征长寿与幸福。
- 萱花:寓意忘忧与快乐。
- 石麟文褓:长寿的象征,表达对长辈的尊重与祝福。
- 斑衣队:象征欢乐的气氛,增添了热烈的场景。
- 菊花:象征长寿与坚韧,寄托对未来的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蟠桃”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长寿
- C. 美德
- D. 努力
-
“明年此日,待看菊酝重嚼”表达了对未来的什么期待?
- A. 旅行
- B. 重聚
- C. 学习
- D. 事业
-
诗中的“宁馨”指的是?
- A. 一种花
- B. 一位朋友
- C. 一种情感
- D. 一位女性
答案:
- B
- B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长恨歌》
诗词对比:
- 李白《将进酒》:同样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风格更为豪放。
- 杜甫《春望》:在表达情感时更为沉重,反映了社会动荡中的人情冷暖。
参考资料:
- 《清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名篇解析》
- 《古诗词的艺术与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