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别难》
时间: 2025-01-01 14:00:41意思解释
离别难
作者: 汪东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掩冉宝髻微偏。
凄凉断瑟横前。
挽春春已去。
送君江上路。
泪沾襟袖湿,
露华鲜。
离别数,恩情薄,
重携纤手是何年。
香罗幕。
秋千索。
终日垂。
愁时更忍相窥。
伫立河桥北。
笛里关山曲。
折杨柳,记双眉。
青螺色。
空抛掷。
如今描取付伊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在离别时的伤感情景。她轻轻掩起发髻,神情凄凉,仿佛琴瑟的音调也因离别而显得断续。春天已然逝去,送别的路上,泪水浸湿了衣襟,露水在晨光中闪烁。离别的次数多了,情意却愈发淡薄,再次相携又要等到何年呢?在香罗的帷幕下,秋千的绳索垂下,整日无所事事,愁苦时更难忍住目光的相觑。她伫立在河桥的北边,听着笛声中传来的关山曲,折下一枝杨柳,思念那双眉。青螺色的饰品如今被无情地抛弃,究竟要把这些描绘的情感寄托给谁呢?
注释:
- 冉: 轻柔的样子,形容女子的举动。
- 宝髻: 美丽的发髻,古代女子常用的发型。
- 断瑟: 琴瑟的音调断续,象征离别的凄凉。
- 纤手: 细腻纤细的手,常用来形容女子的柔美。
- 青螺色: 一种青色,常用来形容玉器或饰品的颜色。
- 抛掷: 丢弃,表示心中对过去感情的不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东,字子方,清代诗人,其作品多描绘离愁别绪,情感细腻,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个人的离别情感尤为深刻,反映了当时人们对情感的细腻描绘和对离别的无限惆怅。
诗歌鉴赏:
《离别难》是一首充满浓厚离愁的诗作,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将离别的悲痛与思念的柔情展现得淋漓尽致。诗的开头,女子轻轻掩起她的发髻,似乎是想要隐藏内心的凄凉,然而琴瑟的断音却让这种情感无处遁形。接着,诗中提到“挽春春已去”,春天象征着美好的时光,而这时光却随着离别而消逝,令人感到惋惜。泪水沾湿了衣襟,露华在晨光中闪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了内心的苦闷与外界的美好。
在“香罗幕”和“秋千索”的意象中,作者进一步强调了孤独与愁苦。整日无所事事,时常忍不住地窥视对方的目光,体现了对过往时光的眷恋和对未来的茫然。最后一句“如今描取付伊谁”更是将思念之情推向高潮,表达了失去后的无奈与孤寂。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令人感同身受,真正做到了以情动人。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掩冉宝髻微偏”:轻轻掩起的发髻微微偏斜,暗示女子心中不安。
- “凄凉断瑟横前”:琴瑟的音调断续,传达出离别的凄凉。
- “挽春春已去”:春天已经逝去,象征美好时光不再。
- “送君江上路”:送别之情,表达了对朋友的依依不舍。
- “泪沾襟袖湿,露华鲜”:泪水沾湿衣襟,露水在晨光中显得鲜亮,形成鲜明对比。
- “离别数,恩情薄”:离别的次数多了,情感却愈发淡薄。
- “重携纤手是何年”:再次相携又要等到何年,流露出无奈与渴望。
- “香罗幕,秋千索”:描绘出闲适却又愁苦的环境。
- “伫立河桥北”:静静站在河桥北边,表现出孤独的等待。
- “笛里关山曲”:笛声中传来的曲调使人愈发思念。
- “折杨柳,记双眉”:折柳思念,记挂心中的人。
- “青螺色,空抛掷”:青螺色的饰品如今被抛弃,象征着失去的情感。
-
修辞手法: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如“掩冉宝髻微偏”和“凄凉断瑟横前”。
- 比喻: 将琴瑟的断音比作离别的凄凉,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意象: 使用自然意象如“露华”、“秋千”等,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
主题思想: 诗歌中心思想是对离别的深切思考与感伤,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无奈。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离别带来的情感波动,体现了人性中对情感的执着与追求。
意象分析:
- 发髻: 代表女子的青春与美丽,暗示离别带来的失去。
- 琴瑟: 象征和谐与情感,断裂则意味着离别的痛苦。
- 泪水与露水: 泪水象征悲伤,露水则代表清晨的美好造成的对比。
- 杨柳: 传统上象征离别,折柳送别是古代习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掩冉宝髻微偏”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不安
C. 愤怒
D. 疲惫 -
“泪沾襟袖湿”中“泪”代表了什么? A. 高兴
B. 思念
C. 愤怒
D. 平静 -
“青螺色,空抛掷”中“空抛掷”意味着? A. 对未来的期待
B. 对过去的遗忘
C. 对失去的无奈
D. 对生活的满足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送友人》
诗词对比:
- 汪东《离别难》 vs 李白《送友人》:
- 汪东的《离别难》侧重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而李白的《送友人》则表现出豪放与洒脱,尽管都是离别题材,但情感基调截然不同。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
- 《离别诗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