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春台》
时间: 2025-01-04 09:15:5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柳絮飘残,樱桃熟后,东风开老将离。
杳杳燕关,三年鹏息应飞。
联翩佳友分携。黯江干帆影鞭丝。
菰芦留我,郊居独赋,西笑难期。
青云有客,白社无人,芳邻枉卜,乐事犹迟。
残书几卷,小车花下方移。
袁北张南,拟过从斜对柴扉。
却谁知。有夕阳一片,做出相思。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柳絮纷纷飘落,樱桃已经熟透,东风带走了老将的离去。
遥远的燕子关,三年来的鹏鸟应该早已飞走。
佳友们各自分开,孤单的我在江边默默思念,帆影与鞭丝交错。
菰芦的水边留我独自吟咏,西面的朋友难以重聚。
青云之上有客人到来,白社里却无人,芳邻的约定也落空,欢乐的事还遥遥无期。
残书几卷,在花下的小车旁缓缓移动。
袁北和张南,打算斜对柴扉相聚。
可是谁知道,夕阳下的一片光景,却引发了无尽的相思。
注释:
- 柳絮:柳树的絮状花絮,春天时常见,象征春天的生机与离别。
- 樱桃熟后:指樱桃成熟的季节,暗示时间的流逝。
- 老将:指年长的将士,象征着离别与时光的流逝。
- 鹏息:鹏鸟隐喻,表示长时间没有音信的人。
- 黯江干:阴沉的江边,暗示孤独的情感。
- 菰芦:一种水生植物,常生长在湿地,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青云、白社:象征高远和清白的社交场所。
- 夕阳: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思念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时翔,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以写景抒情见长,诗风清新自然,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
《燕春台》创作于春天,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人际关系的变化,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友人离别的思念。
诗歌鉴赏:
《燕春台》是王时翔的一首抒情古诗,通过春天的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情感。诗的开头以“柳絮飘残,樱桃熟后”引入春天的气息,既表现了生机,又暗示了离别的无奈。诗中反复提及“佳友”与“孤居”,显示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脆弱与变化。通过意象的运用,如“黯江干帆影”与“菰芦留我”,塑造了一个孤独而又美丽的氛围,给人以深深的触动。整首诗情感真挚,字句间流露出对时光流逝、友人离散的深切思念,使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柳絮飘残,樱桃熟后:描绘春天的景象,柳絮飘落暗示离别,而樱桃成熟则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东风开老将离:东风带走了老将的离去,暗示旧友的离别。
- 杳杳燕关,三年鹏息应飞:燕子关遥远,三年的沉默象征着对友人的思念。
- 联翩佳友分携:佳友们各自分开,表现了离别的无奈。
- 黯江干帆影鞭丝:在阴沉的江边,帆影与鞭丝交错,渲染孤独的情感。
- 菰芦留我,郊居独赋,西笑难期:在菰芦水边独自吟咏,朋友重聚的希望渺茫。
- 青云有客,白社无人:青云之上有客人来访,而白社却空无一人,显示社交的冷清。
- 芳邻枉卜,乐事犹迟:芳邻的约定落空,欢乐的事情还未到来。
- 残书几卷,小车花下方移:残书几卷,暗示过去的记忆在花下缓缓流逝。
- 袁北张南,拟过从斜对柴扉:计划与朋友重聚,却不知已经无法实现。
- 却谁知。有夕阳一片,做出相思:夕阳下的暖光引发了深深的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夕阳一片”比喻思念的情感。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情感,如“柳絮飘残”。
- 对仗:对称的句子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友人离散的思念。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现了生活的孤独与脆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柳絮:象征春天的生机与离别的无奈。
- 樱桃:时间流逝的象征。
- 燕关:隐喻对友人的思念与距离感。
- 菰芦:宁静的自然,象征孤独。
- 夕阳:时间流逝与思念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樱桃”象征什么? A. 生机
B. 离别
C. 时间流逝
D. 友情 -
“黯江干帆影鞭丝”中,诗人表达了何种情感? A. 快乐
B. 孤独
C. 愤怒
D. 期待 -
诗中提到的“夕阳”是用来象征什么? A. 生命的结束
B. 爱情的开始
C. 思念的情感
D. 自然的变化
答案:
- C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同样表达孤独与思念。
- 杜甫《春望》:通过春天的景象表达国事、家事的忧愁。
诗词对比:
王时翔与李白的诗作都通过自然景象表达个人情感,但王时翔更侧重于细腻的情感描写,而李白则常常通过豪放的情绪表达对自由的向往。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王时翔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