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成功 独游中山公园》

时间: 2024-09-19 20:58:29

晚云漏月,素景玲珑。

闲来行药且携筇。

旧时苔径,仍覆苍松。

佳人不见,怅想遗踪。

独自无绪,迷绕深丛。

曲阑旋折小桥通。

水边亭子,面面临风。

万荷叶委,浸绿波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晚云漏月,素景玲珑。
闲来行药且携筇。
旧时苔径,仍覆苍松。
佳人不见,怅想遗踪。
独自无绪,迷绕深丛。
曲阑旋折小桥通。
水边亭子,面面临风。
万荷叶委,浸绿波中。

白话文翻译:

晚上的云彩透出月光,清幽的景色玲珑剔透。闲来无事,我一边散步,一边手持竹筇。曾经的苔藓小径,依旧被苍松覆盖。心中思念的佳人却不见踪影,令我怅然若失。独自一人,心中无绪,被深丛幽林所迷绕。曲折的栏杆与小桥交错相通。水边的亭子,迎着微风,面面俱到。无数的荷叶在水面上沉浮,浸润在绿色的波浪中。

注释:

  • 晚云:指傍晚的云彩,给人以宁静的感觉。
  • 漏月:指月光透过云层,洒落在大地上。
  • 素景:清淡而美丽的景色。
  • 行药:指散步或游玩,带着药可能暗示健康。
  • :竹筇,古代用来辅助行走的工具。
  • 佳人:美好的人,通常指心中所爱之人。
  • 怅想遗踪:想念曾经的人或事物,感到失落。
  • 曲阑:曲折的栏杆。
  • 万荷叶委:无数的荷叶在水中沉浮。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汪东为清代诗人,其生平资料较少,但从其诗作中可见其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感悟。他的诗风清新淡雅,善于描绘景物和抒发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汪东独游中山公园时,反映了他在自然中游历的心情和对往昔佳人的怀念。中山公园作为一个自然景点,让他得以沉浸在优美的环境中,同时又引发对往事的思索。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中山公园独自游玩的场景,展现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对人事变迁的深刻感慨。开篇以“晚云漏月,素景玲珑”描绘出傍晚时分的宁静景象,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作者在这种氛围中,带着竹筇漫步,似乎在寻找一种内心的平静与寄托。接着,回忆起过去的苔藓小径与苍松,诗人不禁感叹时光流逝,佳人已不再,心中涌起了一阵怅惘。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细致描写,传达出一种孤独与思念的情感,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切热爱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悟。最后,诗人描绘了亭子与荷叶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和谐美好的画面,反映出他对生活的热情与希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晚云漏月,素景玲珑:描绘傍晚的云彩透出月光,清幽的景色显得精致。
  2. 闲来行药且携筇:表示游玩的随意性,手持竹筇行走,体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3. 旧时苔径,仍覆苍松:追忆往昔的苔藓小径,依旧被苍松覆盖,传达出时间的流逝感。
  4. 佳人不见,怅想遗踪:对曾经心爱之人的思念,增添了情感的深度。
  5. 独自无绪,迷绕深丛:一个人的孤独和无助,迷失在幽深的丛林中。
  6. 曲阑旋折小桥通:描绘小桥与栏杆的曲折,展现出景致的灵动。
  7. 水边亭子,面面临风:亭子面对水面,迎风而立,生动地描绘出自然的美。
  8. 万荷叶委,浸绿波中:无数荷叶漂浮在水中,增添了生机与活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色与人情感相结合,形成生动的意象。
  • 拟人:水边亭子“面面临风”,赋予景物以人性。
  • 对仗:如“曲阑旋折小桥通”,展现出诗人的语言技巧。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风光与个人情感,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对生活的思考,以及对自然美的赞美。

意象分析:

  • 晚云:象征宁静与思考的时刻。
  • 月光:代表希望与思念的光芒。
  • 苍松:象征坚韧与长久的情感。
  • 荷叶:代表生命的活力与美好的未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晚云漏月”表达了什么样的意境? A. 宁静
    B. 喧闹
    C. 忧伤

  2. 作者在诗中提到的“佳人”象征什么? A. 过去的美好
    B. 自然的景色
    C. 生活的烦恼

答案

  1. A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了自然与人事的交织,但更侧重于历史和现实的沉重感;而汪东的《赞成功 独游中山公园》则更多表现了个人的内心感受与对自然的欣赏。两者在情感基调和表现手法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汪东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