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移了太行王屋,飞上钧天帝居。
黠子尽沦鬼录,敢儿方读仙书。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太行山和王屋山已经被移动,飞向了天帝的居所。狡猾的孩子们都被鬼神的记录所淹没,敢于挑战的孩子们才敢去阅读仙人的书籍。
注释:
- 移:移动、迁移。
- 太行:中国的一座山脉,位于华北地区。
- 王屋:王屋山,位于河南,是道教名山之一。
- 钧天:古代传说中的天宫,指天帝的居所。
- 黠子:狡猾的孩子,指聪明而机灵的少年。
- 沦:淹没、陷入。
- 鬼录:指鬼神的记录,可能指的是一些不祥之事或禁忌。
- 敢儿:敢于挑战的孩子,勇敢的少年。
- 仙书:仙人的书籍,指道教或神秘的知识。
典故解析:
- 太行与王屋:这两座山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常与道教和隐逸生活相关联。
- 钧天:与古代神话中天宫的概念有关,常用以象征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地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克庄,字梦阮,号天池,宋代著名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刘克庄的诗歌风格往往具有豪放、奔放的特点,语言严谨而富有想象力。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与人性特征,表达对现实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望。
诗歌鉴赏:
《杂记六言五首》中的这首诗,以独特的视角和想象力描绘了一个超越现实的场景。在第一句中,诗人以“移了太行王屋”开头,迅速引入了一个宏大的意象,似乎在暗示着自然界的巨大变迁。接下来的“飞上钧天帝居”则将这一变迁上升到神话的高度,显示出诗人对理想世界的渴望与追求。
“黠子尽沦鬼录”中,诗人通过对“黠子”与“鬼录”的对比,反映了当代年轻人的困境,虽然聪明机智,却在社会的压力和现实的复杂中迷失了方向。而“敢儿方读仙书”的描写,则传达出一种勇敢追求理想的精神,鼓励人们去探索未知的领域,追寻更高的理想。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对比,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深刻思考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情感充沛而真挚,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二句:描绘了一个理想化的场景,将太行山和王屋山的移动与神话中的天宫结合,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神秘的思考。
- 第三、四句:通过对“黠子”和“敢儿”两类孩子的对比,表达了对人生态度的不同展现,揭示了社会对年轻人的影响。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的移动比作一种理想的实现,暗示社会的变革。
- 对仗:上下句之间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
主题思想:整首诗反映了在变化的社会中,年轻人应保持勇敢与智慧,追求理想与真理的主题。
意象分析:
- 太行与王屋:象征自然的伟大与不变的传统。
- 钧天:象征理想和最高的追求。
- 黠子与敢儿:分别代表了不同的人生态度与选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移了太行王屋”中的“移”是指什么?
- A. 移动
- B. 消失
- C. 增长
- D. 变形
-
“敢儿方读仙书”中的“敢儿”指的是?
- A. 胆小的人
- B. 勇敢的人
- C. 聪明的人
- D. 胆大的人
-
该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失落
- B. 渴望
- C. 愤怒
- D. 平静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夜泊牛渚怀古》 - 李白
诗词对比:
- 杜甫的《登高》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观与人生哲理,但其情感更加沉重而忧伤,而刘克庄的诗则更加注重理想的追求与对未来的期待。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刘克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