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喜雨五首
(刘克庄)
箫鼓修雩祭,风雷起古湫。
虽无豢龙氏,尚有斩蛟侯。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在古老的祭祀仪式上,吹着箫和击鼓,祭祀风雨的神灵,风雷声响起在古老的溪流上。虽然没有传说中的豢龙氏来操控天气,但仍然有斩蛟侯这样的英雄在。
注释:
- 修雩祭:修建祭坛,举行祭祀仪式,通常是为了祈雨。
- 古湫:古老的溪流,象征着大自然的力量。
- 豢龙氏:传说中能够驯服龙、掌控雨水的神话人物。
- 斩蛟侯:传说中的英雄,能够斩杀蛟龙,象征着战胜自然灾害的力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克庄(1187-1269),字德明,号白云,宋代著名诗人,擅长诗词和词曲,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情感真挚。他的诗风豪放,具有较强的个人特色。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宋朝面对外敌侵扰和内部动荡之际,诗人通过对雨的祈求,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祭祀和自然元素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雨水的渴望和对自然神灵的尊重。开头部分提到的“箫鼓修雩祭”,营造出一种庄重而神圣的氛围,诗人通过祭祀的方式,传达了对降雨的期盼和对古老文化的传承。在古代,雨水不仅关乎农业生产,更是影响人们生活的重要因素。因此,诗中描绘的祭祀场景,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的依赖和敬畏。
“风雷起古湫”两句,生动地描绘了风雨来临的场景,风雷作为自然现象,赋予了诗歌更为强烈的动感。诗人在这里并没有提及传统的豢龙氏,而是提到“斩蛟侯”,这不仅是对英雄的赞扬,也暗示着人们对抗自然灾害的决心与勇气。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写,更蕴含了诗人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以及在面对自然时的无力与反思。它通过祭祀这一文化行为,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的认知与尊重。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箫鼓修雩祭”:描绘祭祀场景,表现出一种庄重与传统。
- “风雷起古湫”:通过自然景象传达出雨水即将到来的预兆,营造出紧张的氛围。
- “虽无豢龙氏”:提到神话人物,反映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自然力量的敬畏。
- “尚有斩蛟侯”:强调人类在自然面前的反抗精神,暗示着希望。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箫鼓”和“风雷”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拟人:将自然现象与人类情感结合,使得诗歌更具生动性。
- 象征:豢龙氏象征自然的掌控者,斩蛟侯则象征着人类的勇气和力量。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古老的祭祀行为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与对雨水的渴望,反映出人们在自然面前的无奈与希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箫鼓:象征着祭祀和文化传统。
- 风雷:代表自然力量的来临,象征着变革与动荡。
- 古湫:象征着大自然的深邃与古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箫鼓修雩祭”中的“修雩”指的是什么?
A. 祭祀场所
B. 祭祀的仪式
C. 风雨仪式 -
“风雷起古湫”中“古湫”意指什么?
A. 古老的神灵
B. 古老的溪流
C. 古老的祭坛 -
诗中提到的“斩蛟侯”象征什么?
A. 对自然的无奈
B. 人类的勇气与力量
C. 传统文化的传承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可以阅读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杜甫的《春望》等,这些诗作同样探讨了自然与人类的关系。
诗词对比:例如,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刘克庄的《喜雨五首》更着重于人与自然的互动,而王之涣则偏向于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感叹。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代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化与自然观》
通过以上的解析和学习,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喜雨五首》的诗意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