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
时间: 2024-09-19 21:53:5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芙蓉
作者: 苏轼
清飙已拂林,积水渐收潦。
溪边野芙蓉,花水相媚好。
坐看池莲尽,独伴霜菊槁。
幽姿强一笑,暮景迫摧倒。
凄凉似贫女,嫁晚惊衰早。
谁写少年容,樵人剑南老。
白话文翻译
清风已拂过树林,积水渐渐退去。
溪边的野芙蓉,花与水交相辉映。
坐看池塘的莲花凋尽,独自陪伴着霜打的菊花。
幽雅的姿态勉强一笑,黄昏的景色逼迫着我倒下。
凄凉仿佛是贫女,嫁得晚却早衰。
谁写下了年轻的容颜,樵夫在剑南已老去。
注释
字词注释
- 清飙:清风,指凉爽的风。
- 潦:积水,指雨后或溪水上涨时的水。
- 媚好:互相映衬,形容花和水的美丽。
- 槁:枯萎,指植物因霜冻而凋谢。
- 幽姿:幽静的姿态。
- 贫女:形容贫穷的女子,暗指孤独和凄凉。
- 樵人:砍柴的人,常用来指代普通人。
典故解析
- 诗中的“霜菊”意指秋天的菊花,象征凋零和孤独,与“野芙蓉”形成对比,表现出生命的短暂和衰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散文和书信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风格多变,既有豪放,也有细腻。
创作背景
《芙蓉》创作于苏轼晚年,正值他政治失意、流亡生涯之际。诗中充满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反映了他内心的孤独与沉重。
诗歌鉴赏
苏轼的《芙蓉》是一首充满感伤和哲理的诗作。诗的开头,清风拂过树林,积水逐渐退去,描绘出一个宁静的自然环境。然而,接下来的意象却转向了凋零的花卉,尤其是“溪边野芙蓉”,与那“霜菊”的孤独相伴,传达出一种秋天的凄凉景象。
诗中“坐看池莲尽,独伴霜菊槁”,表现了诗人对生命流逝的无奈与沉思。莲花的凋零象征着青春的逝去,而霜菊的孤独则暗示着时光的无情,似乎在提醒人们珍惜眼前。最后两句通过对比,表现出对年轻容颜的怀念和对衰老的无奈,尽管樵人已老,却仍在追寻那逝去的青春。
整首诗在清丽的自然描绘中,充满了人生的感慨和哲理,既是对生活的反思,也是对人生命运的深刻认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清飙已拂林:清风已经吹拂过树林,描绘出秋天的清新气息。
- 积水渐收潦:雨后的积水逐渐退去,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 溪边野芙蓉:溪边的野芙蓉花盛开,象征着生命的美好。
- 花水相媚好:花与水相映成趣,展现自然的和谐美。
- 坐看池莲尽:坐在这里看池塘里的莲花凋零,表现出一种无奈的心境。
- 独伴霜菊槁:孤独地陪伴着霜打后的菊花,暗示着孤独与衰败。
- 幽姿强一笑:尽管姿态幽雅,仍然强颜欢笑,反映出内心的苦涩。
- 暮景迫摧倒:黄昏的景色让人感到压迫,象征着生命的无常。
- 凄凉似贫女:形容自己如同贫女般的凄凉,暗含对生活的无奈。
- 嫁晚惊衰早:比喻人生中晚婚的女子,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衰老。
- 谁写少年容:对年轻时光的怀念,感叹时光飞逝。
- 樵人剑南老:樵夫在剑南老去,象征着普通人的衰老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凄凉似贫女”来描绘孤独与无奈。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情感,使之更具感染力。
- 对仗:诗中多处对仗,如“积水渐收潦,溪边野芙蓉”。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抒发了对青春和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衰老与孤独的无奈,融汇了自然景象与人生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芙蓉:象征美丽与生命的短暂。
- 菊花:象征孤独与坚韧,代表着秋天的萧瑟。
- 清风:象征生命的清新与宁静。
- 暮景:象征生命的黄昏,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写的气候是: A. 暑热 B. 凉爽 C. 寒冷
答案:B -
“独伴霜菊槁”中的“霜菊”象征: A. 春天 B. 秋天的凋零 C. 夏天的繁盛
答案:B -
诗中“谁写少年容”表达了作者对: A. 年轻的追忆 B. 未来的期待 C. 生命的无奈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了自然与人生的感慨。
- 李白的《月下独酌》:表现了孤独与对生命的思考。
诗词对比
- 苏轼《芙蓉》 vs.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两首诗都表现出对生命短暂的感慨,但苏轼更多地关注于个体的孤独与衰败,而白居易则通过草的生长与枯萎反映出人生的循环与无常。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苏轼全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宋词三百首》
这些资料可帮助深入理解苏轼的艺术风格与时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