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黄》
时间: 2025-01-04 11:27:1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地黄饷老马,可使光监人。
吾闻乐天语,喻马施之身。
我衰正伏枥,垂耳气不振。
移栽附沃壤,蕃茂争新春。
沉水得稚根,重汤养陈薪。
投以东阿清,和以北海醇。
崖蜜助甘冷,山姜发芳辛。
融为寒食饧,咽作瑞露珍。
丹田自宿火,渴肺还生津。
愿饷内热子,一洗胸中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地黄(草药)可以赠给老马,使它恢复活力。我听乐天(白居易)说过,马是需要施药的。我如今年老体衰,正伏在马厩里,耳朵低垂,气息不振。若能栽种在肥沃的土壤里,便能在春天复苏,茁壮成长。沉水后能吸收幼根,重汤能滋养陈旧的薪火。把它投放到东阿的清水中,和北海的醇酒混合。崖蜜能助于甘冷,山姜能散发芳香。将它们融成寒食的甜点,吞咽起来如同瑞露的珍品。丹田里的宿火能滋润干渴的肺腑,渴望能滋生津液。愿能赠给内热的子弟,洗净心中尘埃。
注释
- 地黄:一种中药材,常用于滋补,特别是对老弱之马。
- 老马:指年老的马,象征年老体衰。
- 伏枥:指马伏在马厩里,形容无精打采的样子。
- 沃壤:肥沃的土壤,有利于植物生长。
- 丹田:中医术语,指人体的一个气血中心。
- 寒食饧:一种传统食物,通常在寒食节食用,寓意清淡滋养。
- 瑞露珍:比喻珍贵的露水,形容滋润和清新。
典故解析
- 乐天:指唐代诗人白居易,他的诗常表现出对生活的理解与对人的关怀,诗中提到的“乐天”可引申为乐观的生活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作品风格多样,既有豪放的气度,也有细腻的情感,深受后人推崇。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苏轼晚年,正值他遭遇政治挫折、身心疲惫之时。借老马与地黄的比喻,抒发对生命的思考与对滋养之道的探求,显示出对生命的热爱与希望。
诗歌鉴赏
此诗以老马和地黄为题材,展现了苏轼对生命的深刻思考。通过对老马的描写,表达了自己的衰老与无力感,而地黄则象征着希望与滋养。诗中提到的“移栽附沃壤,蕃茂争新春”,不仅是对植物生长的描绘,更是对自己重拾生命活力的向往。整首诗在描写自然与生命的关系上,展现了苏轼对生命循环、自然法则的理解。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东阿清”和“北海醇”,这些意象不仅增强了诗的韵律感,也使诗句充满了生机与活力。通过将日常食物与药材的结合,苏轼在平淡中透出生活的智慧与哲理,令人深思。
整首诗在朴实中蕴含哲理,情感真挚,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与珍视,体现了他在逆境中不屈的精神。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地黄饷老马:地黄馈赠年老的马,暗示滋补之意。
- 可使光监人:可以让它恢复活力,象征重新焕发光彩。
- 吾闻乐天语:提到白居易的话,借用他人智慧。
- 喻马施之身:比喻施药于马,寓意照顾、滋养。
- 我衰正伏枥:我年老,气息衰弱,伏在马厩中。
- 垂耳气不振:耳朵低垂,气息微弱,表现出疲倦。
- 移栽附沃壤:移植到肥沃的土壤中,象征重生。
- 蕃茂争新春:生长茁壮,渴望在新春到来。
- 沉水得稚根:水中培育幼根,象征滋养与成长。
- 重汤养陈薪:用汤滋养陈旧的薪火,暗示焕发新生。
- 投以东阿清:将其投放在清水中,象征纯净。
- 和以北海醇:与醇酒混合,象征和谐美好。
- 崖蜜助甘冷:崖蜜增添甘甜,意象丰富。
- 山姜发芳辛:山姜散发香气,增添诗中趣味。
- 融为寒食饧:融入寒食的甜点,象征滋养。
- 咽作瑞露珍:如同珍贵的露水,寓意生命之美。
- 丹田自宿火:丹田中的气焰,象征生命力。
- 渴肺还生津:滋润干渴的肺腑,象征恢复。
- 愿饷内热子:希望能赐予内热之人,传递关怀。
- 一洗胸中尘:洗净心中尘埃,象征心灵的净化。
修辞手法
- 比喻:地黄与老马的关系,暗示滋补与恢复。
- 拟人:老马的状态被赋予人的情感,增强感情共鸣。
- 对仗:如“东阿清,北海醇”,增强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苏轼对衰老与生命的深刻思考,同时展现了对生命滋养与恢复的渴望,令人感受到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地黄:象征滋补与重生。
- 老马:象征衰老与无力。
- 春天:象征希望与新生。
- 丹田:象征生命的源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地黄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衰老
- B. 滋补
- C. 失落
- D. 无力
-
“我衰正伏枥”中“伏枥”指的是什么?
- A. 马厩
- B. 休息
- C. 疲惫
- D. 坐卧
-
诗中提到的“寒食饧”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药材
- B. 一种食物
- C. 一种饮料
- D. 一种节日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津》:同样表达对生命与自然的思考。
- 《春夜喜雨》:表现自然与生命的关系。
诗词对比
可以将苏轼的《地黄》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进行对比,探讨两位诗人对生命的不同理解与表现,苏轼更注重个人的滋养和恢复,而白居易则更关注生命的轮回与自然的变化。
参考资料
- 《苏轼全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宋诗词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