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子由记园中草木十一首 其八》

时间: 2025-01-19 22:44:07

芎藭生蜀道,白芷来江南。

漂流到关辅,犹不失芳甘。

濯濯翠茎满,愔愔清露涵。

及其未花实,可以资筐篮。

秋节忽已老,苦寒非所堪。

斸根取其实,对此微物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芎藭生蜀道,白芷来江南。
漂流到关辅,犹不失芳甘。
濯濯翠茎满,愔愔清露涵。
及其未花实,可以资筐篮。
秋节忽已老,苦寒非所堪。
斸根取其实,对此微物惭。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述了芎藭(即香草)在蜀道生长,以及白芷(白芷也是一种草药)从江南来到这里。它们在漂流至关辅之地时,依然保有芳香与甘美。诗人描绘了它们翠绿的茎叶,清晨的露水轻轻覆盖其上。等到它们未开花、尚未结果时,正好可以用来装满筐篮。转眼到了秋天,植物们渐渐衰老,苦寒的天气让人无法忍受。诗人最后表达了对这些微小植物的感慨,从而感到惭愧。

注释

  • 芎藭:一种香草,常用于中药,生长在蜀道。
  • 白芷:一种中药材,常用于调味和药用,主要生长在江南。
  • 漂流:指植物的传播和生长,隐喻它们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
  • 濯濯:形容翠绿而湿润的样子。
  • 愔愔:形容清静安宁,常用来描绘清晨的露水。
  • 秋节:指秋天的季节,表示植物的衰老。
  • 斸根:指砍掉根部,取出果实的行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及政治家。他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创作了大量诗词散文,风格多样,兼具豪放与婉约,受到后人广泛赞誉。

创作背景

《和子由记园中草木十一首》是在苏轼与弟弟苏辙的交流中写就,反映了他对自然的观察与思考。这首诗写于他在黄州的生活时期,表达了对草木生命的感悟,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哲学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草木为题,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命力和变化。诗人在描述芎藭和白芷的生长过程中,流露出对生命的细腻观察和内心的感慨。诗的开头通过“芎藭生蜀道,白芷来江南”引入,引导读者进入一个生机勃勃的自然环境,展现出草木在不同地域的顽强生命力。随着诗句的发展,诗人通过“漂流到关辅,犹不失芳甘”表现出自然的韧性,尽管环境变化,草木依然保持其特有的香气和甘美。

而后,诗中描绘的“濯濯翠茎满,愔愔清露涵”,不仅展现出草木生机盎然的景象,更通过清露给人以清新之感,暗示生命的纯洁与希望。但随着“秋节忽已老,苦寒非所堪”的转折,诗人对生命的无常和衰败有了更深的思考。秋天的到来象征着生命的结束,诗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惋惜。最后一句“对此微物惭”则是透过对草木微小生命的反思,令人感受到一种谦卑与自省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芎藭生蜀道:描绘了芎藭在蜀道生长的情景,表现出自然界的丰富多样。
  2. 白芷来江南:白芷在江南生长,暗示地域的差异。
  3. 漂流到关辅:植物随着水流传播,展现出自然界的流动性。
  4. 犹不失芳甘:无论身处何地,植物的特性始终不变。
  5. 濯濯翠茎满:描绘草木生机勃勃,翠绿的茎叶在露水的映衬下显得更加清新。
  6. 愔愔清露涵:清晨的露水静静地覆盖在草木上,增添了一种宁静的氛围。
  7. 及其未花实:未开花的植物,正是它们成长的阶段。
  8. 可以资筐篮:表达了植物的实用性,暗含对自然的感恩。
  9. 秋节忽已老:时间的流逝,植物渐渐衰老,感慨时光的无情。
  10. 苦寒非所堪:寒冷的天气让生命变得艰难。
  11. 斸根取其实:对生命的收获与结束的思考,隐喻人生的无常。
  12. 对此微物惭:对微小生命的敬畏与自省,表现出谦逊的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草木的生长与人生的起伏相对比,展现生命的无常。
  • 拟人:通过“愔愔清露涵”赋予自然景象以情感,增强诗的表现力。
  • 对仗:如“芎藭生蜀道,白芷来江南”,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草木的生长与衰败,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与敬畏,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自然规律的认同与谦卑的态度。这种细腻的观察与深刻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芎藭:象征香气与生命力,代表自然的丰富。
  • 白芷:象征美好与药用价值,传递人对自然的依赖。
  • 露水:象征清新与纯净,传递生命的滋养与希望。
  • 秋节: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衰退,表现出生命的脆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芎藭生蜀道,白芷来江南。 这两句主要描述了什么?

    • A. 草木的生长环境
    • B. 草木的药用价值
    • C. 草木的凋零
  2. “及其未花实,可以资筐篮。”这句中的“资”是什么意思?

    • A. 赠予
    • B. 用来
    • C. 资助
  3. 最后一句“对这微物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自豪
    • B. 惭愧
    • C. 忧伤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苏轼同样展现了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通过描写自然景象表达对人生的哲思。

诗词对比

  • 《静夜思》(李白)与《和子由记园中草木十一首 其八》同样通过自然景象反映诗人的内心情感,但李白更强调个人的孤独与思乡之情,而苏轼则更关注自然与生命的哲学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苏轼全集》
  • 《唐诗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