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文学甲携文见过,萧然有出尘之姿,问之,则孙介夫之甥也。故复用前韵,赋一篇,示志举》

时间: 2025-01-04 11:27:02

象服盛簪珥,岂是邢夫人。

敝衣破冠履,可怜范叔贫。

君看崔员外,晚就观国宾。

当年颇赫赫,翁妪争为姻。

蹭蹬阻风水,横斜挂边垠。

青衫映白发,今似梅子真。

道存百无害,甘守吴市闉。

自言总角岁,慈母为择邻。

邦人惊似舅,矫矫恶不仁。

诗文非他师,家法乃富春。

岂非空同秀,为国产隽民。

挺然齐鲁生,近出姬姜亲。

为文不在多,一颂了伯伦。

清诗要锻炼,乃得铅中银。

自我迁岭外,七见槐火新。

著书已绝笔,一默含千谆。

蒉桴和苇籥,天节非人均。

时时自娱嬉,岂为俗子陈。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象服盛簪珥,岂是邢夫人。
敝衣破冠履,可怜范叔贫。
君看崔员外,晚就观国宾。
当年颇赫赫,翁妪争为姻。
蹭蹬阻风水,横斜挂边垠。
青衫映白发,今似梅子真。
道存百无害,甘守吴市闉。
自言总角岁,慈母为择邻。
邦人惊似舅,矫矫恶不仁。
诗文非他师,家法乃富春。
岂非空同秀,为国产隽民。
挺然齐鲁生,近出姬姜亲。
为文不在多,一颂了伯伦。
清诗要锻炼,乃得铅中银。
自我迁岭外,七见槐火新。
著书已绝笔,一默含千谆。
蒉桴和苇籥,天节非人均。
时时自娱嬉,岂为俗子陈。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大致是:穿着华丽衣服、佩戴盛大饰物的人,怎么能与邢夫人相比呢?我身穿破衣、头戴破帽,真让人怜悯范叔的贫苦。你看看崔员外,晚年还能接待国宾,曾经声名显赫,连老翁和老太太都想与他联姻。如今他蹒跚行走,仿佛被风水阻挡,身形斜斜地挂在边缘。青衫映衬着白发,像成熟的梅子一样。道理无害,甘愿守住吴市的门口。自称在年少时,慈母为我选择了邻居。乡里人都惊讶他像舅舅,矫健而不仁。我的诗文没有别的老师,家训就是富春的教导。难道这只是空有名声,未必真能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生于齐鲁,近似姬姜的亲族。写作不在于多,我只想赞颂伯伦。清诗需要锻炼,才能从铅中提炼出银。自己迁到岭外,见到了七次新开的槐火。著书已然绝笔,默默地含蓄着千般教诲。蒉桴和苇籥,天节自然无法均等。时时自娱自乐,岂在乎世俗的陈述。

注释

  1. 邢夫人:古时著名的美女,传说中因美貌而受到很多追求者的青睐。
  2. 范叔:指历史上贫困而有德行的范仲淹。
  3. 崔员外:崔姓的官员,意指有地位的文人。
  4. 青衫:指普通文人所穿的衣服,象征平民身份。
  5. 吴市:指吴地的市集,象征市井生活。
  6. 伯伦:古代的一位诗人,诗文的宽广和深邃。
  7. 铅中银:比喻经过锻炼的诗文,能够从平凡中提炼出精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作品深受后世推崇,尤其在诗、词、文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苏轼的风格多变,兼具豪放与细腻,常常融入个人经历和社会观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苏轼在与崔文学甲交往时写的,反映了他对友人崔员外的赞美以及对自身处境的感慨。苏轼在诗中通过对比展现了个人的贫困与崔员外的富贵,表达了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诗歌鉴赏

在这首诗中,苏轼通过细腻的对比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个人的身世与社会地位的差异。诗的开头以华丽的服饰与朴素的衣着对比,直接引入主题,指出外表的虚华并不能代表内在的价值。接着,通过对崔员外的描写,呈现了他晚年仍能接待国宾的荣耀,反映出社会地位的流动性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化。

苏轼在诗中提到“道存百无害,甘守吴市闉”,这句话表达了他对自我选择的坚定,尽管身处卑微,但内心却无所畏惧。通过“青衫映白发”,诗人表达了对老年的思索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在后面的段落中,苏轼提到“为文不在多,一颂了伯伦”,强调了写作的质量重于数量,表现了他对诗歌创作的认真态度。同时,他也提到“清诗要锻炼,乃得铅中银”,说明了艺术创作需要不断的磨练与积累,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就。

整首诗通过个人经历与社会观察的结合,展现了苏轼对人生和文学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和思想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象服盛簪珥,岂是邢夫人:用华丽的服饰和饰品与邢夫人相比,暗示外表的奢华无法掩盖内在的贫乏。
  • 敝衣破冠履,可怜范叔贫:描绘自己的贫困,呼应前句,强调贫困的现实。
  • 君看崔员外,晚就观国宾:转向崔员外,说明其仍能接待国宾,展现其地位。
  • 当年颇赫赫,翁妪争为姻:回顾崔员外曾经的辉煌,说明人际关系的变化。
  • 蹭蹬阻风水,横斜挂边垠:形象地描绘崔员外的老态,暗示时间的无情。
  • 青衫映白发,今似梅子真:用青衫与白发形成对比,寓意成熟与智慧。
  • 道存百无害,甘守吴市闉:表达对自我生活选择的满意,守住自己的初心。
  • 自言总角岁,慈母为择邻:回忆童年,展现家庭的温暖与母亲的关爱。
  • 邦人惊似舅,矫矫恶不仁: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反映社会对道德标准的不同理解。
  • 诗文非他师,家法乃富春:强调自己的学识来源于家教而非他人之教。
  • 岂非空同秀,为国产隽民:质疑名声的价值,认为真正的才华应为国家服务。
  • 挺然齐鲁生,近出姬姜亲:表明自己身世的骄傲,强调文化背景。
  • 为文不在多,一颂了伯伦:表达对文学创作的看法,重质量而非数量。
  • 清诗要锻炼,乃得铅中银:强调诗歌的锻炼与磨练,才能获得真知。
  • 自我迁岭外,七见槐火新:回忆自己在岭外的经历,暗示时间的流逝与变化。
  • 著书已绝笔,一默含千谆:表达创作的停滞与内心的丰富,为后人留有深厚的余韵。
  • 蒉桴和苇籥,天节非人均:强调自然法则与人类的局限,提醒人们谦卑。
  • 时时自娱嬉,岂为俗子陈:最后表达了自我娱乐的态度,不在乎世俗的评价。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比华丽与朴素的服饰、崔员外的荣耀与自己的贫苦,强调人生命运的变化。
  • 比喻:如“青衫映白发”,形象地表达了老年的智慧与阅历。
  • 排比:在多处使用排比句式,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主要探讨了个人的身世、社会地位与人生哲学。苏轼通过对自身与友人的对比,反映了对生活的思考,对文学的追求,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展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衫:象征平民与文人的身份,表现出诗人对自身身份的认同。
  • 白发:代表衰老与阅历,反映时间的流逝。
  • 梅子:象征成熟、丰盈,暗示人生的丰富内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邢夫人”象征什么?

    • A. 美貌
    • B. 富贵
    • C. 智慧
    • D. 贫困
  2. “君看崔员外”中的崔员外代表了什么?

    • A. 贫困
    • B. 荣耀
    • C. 平凡
    • D. 失败
  3. 诗人认为写作的关键是什么?

    • A. 数量
    • B. 质量
    • C. 随意
    • D. 形式

答案

  1. A. 美貌
  2. B. 荣耀
  3. B. 质量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赤壁赋》:同样是苏轼的经典作品,展现了他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 《水调歌头》:苏轼的另一首名作,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与人生哲学。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将进酒》:同样强调个人的抒发与对人生的感悟,但风格更为豪放与奔放。
  • 杜甫的《登高》:表现了对国家、社会的关注,主题更为沉重。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集》
  • 《宋代文学史》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诗句

象服盛簪珥,岂是邢夫人。下一句是什么

敝衣破冠履,可怜范叔贫。上一句是什么

敝衣破冠履,可怜范叔贫。下一句是什么

君看崔员外,晚就观国宾。上一句是什么

君看崔员外,晚就观国宾。下一句是什么

当年颇赫赫,翁妪争为姻。上一句是什么

当年颇赫赫,翁妪争为姻。下一句是什么

蹭蹬阻风水,横斜挂边垠。上一句是什么

蹭蹬阻风水,横斜挂边垠。下一句是什么

青衫映白发,今似梅子真。上一句是什么

青衫映白发,今似梅子真。下一句是什么

道存百无害,甘守吴市闉。上一句是什么

道存百无害,甘守吴市闉。下一句是什么

自言总角岁,慈母为择邻。上一句是什么

自言总角岁,慈母为择邻。下一句是什么

邦人惊似舅,矫矫恶不仁。上一句是什么

邦人惊似舅,矫矫恶不仁。下一句是什么

诗文非他师,家法乃富春。上一句是什么

象服盛簪珥,下一句是什么

岂是邢夫人。上一句是什么

岂是邢夫人。下一句是什么

敝衣破冠履,上一句是什么

敝衣破冠履,下一句是什么

可怜范叔贫。上一句是什么

可怜范叔贫。下一句是什么

君看崔员外,上一句是什么

君看崔员外,下一句是什么

晚就观国宾。上一句是什么

晚就观国宾。下一句是什么

当年颇赫赫,上一句是什么

当年颇赫赫,下一句是什么

翁妪争为姻。上一句是什么

翁妪争为姻。下一句是什么

蹭蹬阻风水,上一句是什么

蹭蹬阻风水,下一句是什么

横斜挂边垠。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