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春恨》
时间: 2025-01-14 17:01:20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念奴娇 春恨
作者: 范安澜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别离容易,到如今殊觉,当初草草。
帘外东风吹不尽,不管愁人烦恼。
燕子飞忙,莺儿声涩,寒食清明了。
无情是我,等閒放却春老。
小院曲曲阑干,分明犹记,惆怅无由到。
自恨不如明月影,直入萧娘堂奥。
锦字修成,无人寄与,拈向银灯烧。
青衫湿透,泪珠零落多少。
白话文翻译:
别离是多么容易,到了现在才觉得,曾经的离别是那么草率。
窗外的东风虽然吹不尽,但愁苦却无处不在。
燕子匆匆飞过,莺儿的歌声也变得酸涩,寒食和清明的节气过了。
无情的我,轻易地就让春天老去。
小院的曲曲阑干,我分明还记得,那种惆怅无从诉说。
自怨自艾,不如明月的影子,直入萧娘的堂奥。
美丽的锦字虽已写成,却无人可以寄出,只好在银灯下焚烧。
青衫已经湿透,泪珠零落了多少。
注释:
- 草草:急促,草率。
- 东风:春天的风,象征着温暖和生机。
- 寒食清明:两个节日,分别是寒食节和清明节,通常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 无情:形容自己对春天的漠然。
- 锦字:指美丽的文字或信件。
- 银灯:指灯笼,通常用于夜间照明。
典故解析:
- 明月影:古代常用月亮作为思念和孤独的象征。
- 萧娘:可能指的是某位美丽的女子,诗人以她为寄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安澜,清代诗人,以其深厚的文化修养和细腻的情感表达著称。他的诗作多表现对人生、自然的思考与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春天,正值清明时节,诗人因离别而感到愁苦,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与对爱情的思索。
诗歌鉴赏:
“念奴娇 春恨”以悲怆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凋零与离别的苦楚。开篇即以“别离容易”引出主题,表现出人对于离别的无奈与反思。接下来的描写通过“东风”、“燕子”、“莺儿”等意象,营造出春天的氛围,却又因愁苦而显得格外苍凉。诗中提到的“小院曲曲阑干”反映了诗人对往日美好时光的依恋,尽管春天已然来临,却因心中的惆怅而无法享受。
最后的“青衫湿透,泪珠零落多少”,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伤与失落。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透出浓厚的情感,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别离容易:表达对离别的轻视,然而现实却让人痛苦。
- 帘外东风:春风带来生机,但无情的愁苦仍然留存。
- 燕子飞忙:燕子匆匆而过,暗示时光流逝。
- 寒食清明:节气的变化提醒人们春天的到来,但内心的愁苦无法消除。
- 小院曲曲阑干:细腻描绘小院的景象,承载着情感的回忆。
- 自恨不如明月影:对比自己的无情与明月的清冷。
- 锦字修成:美好的文字却没有人可以传递,象征着孤独与遗憾。
- 青衫湿透:泪水浸湿衣衫,表明内心的悲伤。
修辞手法:
- 比喻:“春老”比喻时间的流逝,表达了对春天的无奈。
- 拟人:“东风吹不尽”赋予自然现象以情感,渲染了诗人的心境。
- 对仗:整首诗结构工整,句式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对离别与春天的惆怅,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情感真挚而深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东风:象征春天的气息,带来温暖与生机。
- 燕子:象征春天的到来与生机,然而匆忙飞过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 明月:象征孤独和思念,常在诗中用来寄托情感。
- 锦字:美好的文字体现了诗人的情感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东风”象征什么? A. 冬天
B. 春天
C. 秋天 -
“青衫湿透”中的“青衫”指的是什么? A. 衣服
B. 诗篇
C. 书信 -
诗人对离别的态度是怎样的? A. 随意
B. 悲伤
C. 轻视
答案: 1-B, 2-A, 3-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 杜甫《春望》:描绘春天的美好与忧国之情。
诗词对比:
- 温庭云《春怨》:同样表现了春天的凋零与离别的悲伤。
- 李白《月下独酌》:虽主题不同,但皆有孤独与思索的意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华诗词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