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行寿昌道中
俞德邻 〔宋代〕
山邑少桑麻,清溪卷素沙。
岸崩桥半断,村僻路三叉。
废渡留芳草,深沟卧古槎。
老翁苔石坐,犹自问京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乡村的宁静景象:山村里稀少的桑树和麻田,清澈的溪水流过洁白的沙滩。河岸崩裂,桥梁半边断裂,村庄偏僻,路口分叉。废弃的渡口旁长满了芳草,深沟里卧着古老的木头。一个老翁坐在长满苔藓的石头上,依然在问询京城的事情。
注释:
字词注释:
- 山邑:山村,指隐蔽的乡村。
- 桑麻:桑树和麻,指农作物。
- 卷素沙:形容溪水流动时卷起的洁白沙子。
- 崩:指河岸塌陷。
- 渡:渡口,渡船的地方。
- 槎:古木,漂浮在水中的木材。
- 京华:指京城或繁华地带,常用来形容都市生活。
典故解析:
- 京华:在古代文学中常用来指代首都,象征繁华、文明与庙堂之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俞德邻,宋代诗人,以其山水田园诗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与乡村生活,风格清新脱俗,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诗人旅途之中,反映了对乡村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都市生活的思考,表达了一种隐逸的情怀。
诗歌鉴赏:
《行寿昌道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乡村的宁静与自然之美。诗中的山村、溪水、崩岸、废渡等意象,构成了一幅和谐美丽的画面,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尤其是“清溪卷素沙”一句,细致地描绘了水流与沙滩的互动,生动而富有动感。后半部分的“老翁苔石坐,犹自问京华”,则通过老翁的形象传达出对都市繁华的思考和对乡村生活的珍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人物情感的交融,体现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世俗繁华的淡然。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山邑少桑麻:描绘出偏远山村的简朴,农作物稀少,暗示了乡村的宁静与贫乏。
- 清溪卷素沙:描绘溪水的清澈,流动中卷起的洁白沙滩,展现自然的美景。
- 岸崩桥半断:河岸的崩塌与桥梁的损坏,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乡村的荒凉。
- 村僻路三叉:村落偏僻,路口分叉,暗示交通不便与人迹罕至。
- 废渡留芳草:废弃的渡口上长满了芳草,体现出自然的复苏与乡村的荒凉。
- 深沟卧古槎:深沟中卧着古老的木头,象征着历史的沉淀与时间的流逝。
- 老翁苔石坐:老翁坐在长满苔藓的石头上,表现出一种静谧的生活状态。
- 犹自问京华:老翁仍在询问京城的事情,体现出对外界世界的好奇与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清溪卷素沙”描绘水流的柔美。
- 对仗:如“废渡留芳草,深沟卧古槎”形成对比,增强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对都市繁华的思考,表现出一种对简单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繁华的淡然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邑:象征着宁静与隐逸的生活。
- 清溪:象征自然的纯洁与流动。
- 老翁:象征着岁月的沉淀与对生活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废渡”指的是: a) 渡口
b) 渡船
c) 橋梁 -
“老翁苔石坐”中的“苔石”指的是: a) 干燥的石头
b) 长满苔藓的石头
c) 漂浮的木头
答案:
- a) 渡口
- b) 长满苔藓的石头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同样描绘田园生活,表现对自然的热爱。
- 王维《山居秋暝》:展现山水之美和隐逸生活的情怀。
诗词对比:
- 俞德邻的《行寿昌道中》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均描绘了乡村的宁静,但俞德邻更强调了对都市生活的思考,而陶渊明则强调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
以上内容为对《行寿昌道中》的详细解读与分析,旨在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这首诗的意境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