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叶浩吾 其三》

时间: 2025-01-01 15:18:16

同是作劳薪,孤帆去住频。

每从为客夜,对我素心人。

避地青山远,忧天白发新。

一灯风雨夕,长话到凌晨。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同是作劳薪,孤帆去住频。
每从为客夜,对我素心人。
避地青山远,忧天白发新。
一灯风雨夕,长话到凌晨。

白话文翻译:

我们都是为了生计而奔波,孤零零的船只频繁地出入。
每当夜晚我作为客人时,总是对着我那心地纯洁的人。
为了避开纷扰,我选择了远离青山的地方,忧愁的白发又增添了几根。
一个灯下,风雨交加的夜晚,我们聊到深夜。

注释:

  • 劳薪:意指劳动所得到的薪水。
  • 孤帆:形容孤独的船只,象征漂泊和孤独。
  • 素心人:指内心纯洁、善良的人。
  • 避地:意指避开喧嚣、选择安静的地方。
  • 忧天:忧虑的境况,可能指生活的艰辛或社会的不安。
  • 白发新:形容因忧愁增生的白发。
  • 一灯:指夜间的灯火,象征温暖与希望。

典故解析:

诗中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可以理解为一种普遍的生活境遇,表现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以及在困境中相互扶持与倾诉的温情。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夏曾佑(1848-1924),字君和,号云山,晚号云庐,江苏无锡人。清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擅长古诗词,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
  • 创作背景:该诗写于清末,社会动荡不安,诗人常常面对离别与孤独,表达了对友情和生活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单而深刻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考。开篇用“同是作劳薪”引入,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表达了共同的生存困境。诗人在孤独的海上漂泊,象征着普遍的漂泊与无奈。他在夜晚作为客人,感受到了一种温暖的情谊,这种情感在“素心人”一句中得到了升华,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接下来的“避地青山远,忧天白发新”则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忧虑与无奈,白发的增添象征着岁月的流逝与烦恼的加重。最后的“一灯风雨夕”不仅仅是环境的描绘,更是诗人心境的写照,在风雨交加的夜晚,孤灯下的长谈充满了温暖与人情味,展现了人们在困境中依然能找到彼此的支持。

整首诗沉稳而富有情感,既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也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充分体现了清代诗人对社会人文的关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同是作劳薪”:表达诗人与他人一样,都是为了生计而奔波。
    2. “孤帆去住频”:描述孤独的船只在波涛中频繁出没,暗示诗人的漂泊。
    3. “每从为客夜,对我素心人”:在夜晚的客栈中,诗人与纯真之人共享温情。
    4. “避地青山远,忧天白发新”:远离繁华与喧闹,却因忧愁生出白发。
    5. “一灯风雨夕,长话到凌晨”:在风雨交加的夜晚,独自一灯下倾心长谈。
  • 修辞手法

    • 比喻:“孤帆”比喻人生的孤独与漂泊。
    • 对仗:“避地青山远,忧天白发新”运用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白发象征生活的艰辛与忧虑。
  • 主题思想: 该诗通过表达对生活的感悟与人际关系的珍视,体现了人们在困境中对友情的依赖与情感的寄托,传达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美好人性的向往。

意象分析:

  • 孤帆:象征孤独与漂泊的生活状态。
  • 素心人:象征纯真与善良的人际关系。
  • 青山:象征避世的宁静与远离尘嚣。
  • 白发:象征岁月的流逝与忧愁的加深。
  • 一灯:象征温暖与希望,照亮孤独的夜晚。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孤帆”象征什么?
      • A. 船只的孤独
      • B. 生活的艰辛
      • C. 友情的温暖
      • D. 诗人的心情
    2. “素心人”指的是怎样的人?
      • A. 复杂的人
      • B. 纯洁善良的人
      • C. 忧愁的人
      • D. 漂泊的人
    3. 诗中提到的“白发”象征什么?
      • A. 年龄的增长
      • B. 生活的忧愁
      • C. 财富的增加
      • D. 心情的愉快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夜泊牛津》
  • 诗词对比

    • 比较夏曾佑的《答叶浩吾其三》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两者都表达了对亲情与友情的思念,但夏曾佑的侧重于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交流,杜甫则更强调对家庭的忧虑与思念,反映出不同的情感基调与生活境遇。

参考资料:

  • 《清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