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诸方五日一参,寿宁日日升座。
莫怪重说偈言,过在西来达磨。
上士处处逢渠,后学时时蹉过。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修行者们在不同地方五天一次地进行参禅,而在寿宁的寺院则是每天都有人升座讲法。请不要奇怪,为什么要一再提到禅语,这都是因为达摩祖师从西方传来的智慧。高人无论走到哪里都能遇到道理,而后学者却常常错过了这些机会。
注释:
- 诸方:各个地方、各个宗派。
- 五日一参:指每五天进行一次的禅修讨论。
- 寿宁:指的是一个地名,可能是一个著名的寺院或修行场所。
- 升座:指的是讲法或主持座谈。
- 莫怪:不要奇怪。
- 重说:多次提及。
- 偈言:禅宗的诗句或教义。
- 达磨:指达摩祖师,禅宗的创始人。
- 上士:高明的修行者。
- 后学:后来的学习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释善资是宋代的一位禅僧,身处于一个哲学与宗教思想交融的时代。他的诗作大多围绕禅宗思想,旨在强调修行、觉悟与传承。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禅宗盛行的时期,反映了当时僧侣们的修行生活和对达摩传承的尊重,强调了高人和后学者之间的差距。
诗歌鉴赏:
这首《偈》通过简洁的语言,深刻地传达了禅宗对修行的理解。诗中提到的“五日一参”与“日日升座”,表现了对修行的重视和日常生活中时刻保持觉悟的重要性。通过“莫怪重说偈言”的句子,诗人提醒读者,禅宗的智慧虽多次被提及,但其意义却是深刻且值得反复思考的。
接下来的“过在西来达磨”一语,进一步强调了禅宗的传承与达摩的教义。在高人面前,后学者的无知和迷茫被鲜明地对比出来,显示了修行的艰辛与觉悟的不易。整首诗不仅是对修行者的激励,也是对后学者的警醒,提醒他们要珍惜学习的机会,不要错过领悟的时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诸方五日一参:各地的修行者每五天做一次参禅,显示了修行的规律性和重要性。
- 寿宁日日升座:在寿宁,每天都有讲法的活动,体现了该处修行的活跃气氛。
- 莫怪重说偈言:不要觉得重复提到禅语是多余的,因为这是智慧的传承。
- 过在西来达磨:强调达摩的思想是西方传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背景。
- 上士处处逢渠:高人无论走到哪里都能领悟到真理。
- 后学时时蹉过:后来的学习者则常常错失这些机会。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诸方五日一参”和“寿宁日日升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比喻:将修行比作“参”,体现了修行的深邃和复杂。
- 反问:通过“莫怪”引导读者思考,激发对禅宗教义的兴趣。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要探讨了修行与领悟的关系,表达了对达摩教义的尊重以及对后学者的期望。通过对比高人和后学者的境遇,诗人传达了修行者应当珍惜学习机会、努力追求智慧的主题。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参:象征着深入的思考与修行。
- 升座:象征着传承与智慧的分享。
- 达磨:象征着禅宗的根基与历史。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寿宁”是指什么? A. 一种禅修方法
B. 一个地名
C. 一个高人的名字
D. 一种宗教信仰 -
“五日一参”指的是什么? A. 每五天一次的讲座
B. 每五天一次的禅修
C. 每五天一次的聚会
D. 每五天一次的拜访 -
诗中提到的“后学”指的是? A. 高人
B. 修行者
C. 学习者
D. 师傅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无门关》:同样探讨禅宗哲理的经典作品。
- 《碧鸡漫志》:展示禅宗思想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诗词对比:
- 比较释善资的作品与王阳明的《传习录》,可以发现二者对修行和领悟的不同侧重,前者更注重通过实践来获得智慧,而后者则强调内心的自省与反思。
参考资料:
- 《禅宗史》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禅的智慧与生活》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偈》这首诗的内涵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