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嵩山》

时间: 2025-01-17 10:01:59

鞭羸百里远来游,岩谷阴云暝不收。

遮断好山教不见,如何天意异人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游嵩山
作者: 程颐 〔宋代〕

鞭羸百里远来游,
岩谷阴云暝不收。
遮断好山教不见,
如何天意异人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遥远的旅途中,疲惫不堪地来到嵩山游玩,然而山中的阴云密布,景色模糊,无法见到美丽的山川。作者感叹,为什么老天如此安排,让人无法欣赏到美好的风景,似乎是与个人的愿望背道而驰。

注释:

  • 鞭羸: “鞭”指的是用鞭子驱赶马车,“羸”意为疲惫。合在一起,形容艰辛的旅途。
  • 岩谷: 指的是山谷之间的岩石和峡谷。
  • 阴云: 指的是天色阴暗,乌云密布。
  • : 指昏暗,黑暗。
  • 遮断: 遮蔽、阻挡。
  • 天意: 上天的安排或意图。
  • 异人: 指与自己有不同想法的人。

典故解析:

这首诗并未直接引用典故,但“嵩山”本身就是中国五岳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嵩山在中国文化中代表着高大和雄伟,常常与道教、佛教文化相关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程颐(1033年-1107年),字正叔,号阐斋,宋代理学家,程朱理学的主要创立者之一。他的诗词多表现自然之美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风格清新而含蓄。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是理学兴起的时期,社会风气逐渐向文人雅士倾斜。程颐作为理学家,游历名山大川不仅是为了陶冶情操,也在于寻求心灵的寄托和哲学的思考。

诗歌鉴赏:

《游嵩山》一诗,展现了程颐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命运的感慨。诗的开篇“鞭羸百里远来游”展现了作者不辞辛劳,远道而来的决心,描绘出一幅旅途艰辛的画面。然而,接下来的“岩谷阴云暝不收”则转折了这种期待,描绘出游览时的失望与无奈。山的美景被阴云笼罩,无法一见,令人心生惆怅。

这首诗在情感上引发了对自然与人事的深刻思考。在面对大自然的神秘与不可控时,个人的渺小与无奈显得尤为突出。诗末“如何天意异人谋”更是将人与自然、人与命运的关系提到了一个哲学的高度,表达了对天命的无奈与哲理的思考。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深刻的意境,使读者在欣赏自然美的同时,感受到一种人生的哲学思考,具有深远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鞭羸百里远来游:形象地描绘了作者的旅程,表达了作者为游览名山而辛苦跋涉的决心。
  2. 岩谷阴云暝不收:描绘了抵达后的情景,阴云笼罩,视野模糊,令人失望。
  3. 遮断好山教不见:强调了美景因阴云而无法一见,突显了自然的不可捉摸。
  4. 如何天意异人谋:反映了作者对命运的感慨,似乎命运与个人的愿望背道而驰。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阴云暝不收”与“遮断好山教不见”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类情感相结合,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与矛盾。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风光与表达个人感受,探讨了人与自然、人与命运之间的关系,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嵩山:象征着高远、宏伟的自然景观,是人类向往的精神寄托。
  • 阴云:代表着阻碍与失望,暗示着人生中的无常与变迁。
  • 远途:象征着追求与努力,反映了人们面对困难时的坚持与奋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鞭羸”指的是什么?
    A. 疲惫的旅途
    B. 美丽的风景
    C. 轻松的游玩
    D. 远道而来的马车

  2. 诗中“遮断好山教不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失望与无奈
    B. 快乐与满足
    C. 平静与安宁
    D. 希望与期待

  3. 诗的最后一句“如何天意异人谋”表明了什么?
    A. 对自然的赞美
    B. 对命运的无奈
    C. 对人生的热爱
    D. 对友人的思念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的《登高》同样表现了对自然的赞美与个人情感的交融。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的诗作中也有对山水的描写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 程颐的《游嵩山》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均描绘了自然景观,但程颐更多地表现了对命运的感慨,而王维则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宋代文学史》
  • 《理学与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