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道中》

时间: 2024-12-29 19:09:34

县古浮梁外,沙平草树秋。

远山明去鹭,骤雨咽鸣鸠。

岸狭水痕涨,云归暝色愁。

谁怜苏季子,尘土涴貂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县古浮梁外,沙平草树秋。
远山明去鹭,骤雨咽鸣鸠。
岸狭水痕涨,云归暝色愁。
谁怜苏季子,尘土涴貂裘。

白话文翻译:

在古老的浮梁县外,沙滩平坦,秋天的草木显得格外清晰。远方的山峦上,白鹭飞走了,骤然降临的雨声中传来哀鸣的鸠声。岸边窄小,水面因涨潮而留下痕迹,云层归来,暮色中透着忧愁。谁来怜悯苏季子呢,他的华丽貂裘上沾满了尘土。

注释:

  • 县古浮梁外:指的是古老的浮梁县,浮梁县位于今江西省。
  • 沙平草树秋:沙地平坦,草木在秋天显得格外清晰。
  • 明去鹭:明亮的天色下,白鹭飞离。
  • 骤雨咽鸣鸠:突然降临的雨水,鸠鸟发出哽咽的鸣叫。
  • 岸狭水痕涨:岸边狭窄,水位上涨留下的痕迹。
  • 云归暝色愁:云彩归来,傍晚的色彩中弥漫着忧愁。
  • 苏季子:古代的名士,因事遭贬,与尘土相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俞德邻是宋代的一位诗人,生于南宋时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以优美的风景和细腻的情感取材,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常山道中》是俞德邻在游历常山时所作,表达了他在旅途中的感受与思考。此时正值秋季,作者在自然景色中感受到人生的孤独与无奈,借助自然景物抒发内心的情感。

诗歌鉴赏:

《常山道中》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并融入个人情感的诗作。诗中以古浮梁为背景,展现了秋天的宁静与美丽,但在这美丽的外表下,潜藏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愁。开篇以“县古浮梁外”引入,展示了自然的宁静与和谐,接着通过“远山明去鹭”描绘出一种飞鸟离去的动感,似乎在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接下来的“骤雨咽鸣鸠”则引入了突如其来的雨声和鸠鸟的哀鸣,这种突发的景象打断了原本的宁静,象征着生活中的变故与无奈。而“岸狭水痕涨”,则通过自然的变化,反映出作者心中对现实的无奈与惆怅。最后一句“谁怜苏季子,尘土涴貂裘”直接点明了作者的感受,苏季子作为历史典故中的人物,象征着被世俗所遗忘的才子,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苦短、荣华富贵不再的感慨。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依托,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景色融为一体,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具有深刻的哲理意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县古浮梁外:设置了诗的地理背景,暗示诗人所处的环境。
  • 沙平草树秋:描绘了秋天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远山明去鹭:通过远方的白鹭,表现出一种离别的感觉。
  • 骤雨咽鸣鸠:突如其来的雨声,增添了诗的紧张感与悲伤情绪。
  • 岸狭水痕涨:水位上涨,表现出自然的变化与无情。
  • 云归暝色愁:云彩的归来,暗示着不安的情绪。
  • 谁怜苏季子,尘土涴貂裘:通过历史典故,表达了对人生与命运的深刻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生境遇相联系,深化了情感的表达。
  • 拟人:雨声与鸟鸣赋予了情感,使得自然景物具有了生命。
  • 对仗:如“岸狭水痕涨”与“云归暝色愁”,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对孤独的思考,借助自然景物反映内心的忧伤,展现了诗人对社会与人生的深刻洞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浮梁:象征着古老与历史,承载着岁月的沧桑。
  • :象征着成熟与凋零,寓意人生的无常。
  • 白鹭:象征着自由与离愁,反映了对往事的追忆。
  • 骤雨:象征着突如其来的变故,暗示着人生的不确定。
  • 云归:象征着归宿与忧愁,表现出对生活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浮梁”是指哪个地方? A. 江西省
    B. 浙江省
    C. 山东省

  2. 诗中“骤雨咽鸣鸠”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忧伤
    C. 激动

  3. “谁怜苏季子”中的“苏季子”代表了什么? A. 成功的人
    B. 被遗忘的才子
    C. 富有的人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俞德邻的《常山道中》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展现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交融,但前者更侧重于人生的无常与孤独,后者则强调了隐逸生活的安静与美好。两者在意象的运用和情感的表达上各具特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