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猗猗翠蔓长,蔼蔼繁香足。
绮席堕残英,芳樽渍余馥。
白话文翻译
这一片绿蔓生长得如此茂盛,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香气。
华丽的席子上洒落着残余的花瓣,酒樽里浸透了淡淡的芬芳。
注释
- 猗猗:形容草木繁茂的样子。
- 翠蔓:指绿色的藤蔓植物。
- 蔼蔼:形容气氛和谐、温暖的样子。
- 繁香:香气浓郁。
- 绮席:华丽的席子,通常用来形容美好的环境。
- 堕:掉落、洒落。
- 残英:指已经凋谢的花瓣。
- 芳樽:盛酒的器具,形容酒香四溢。
- 渍:浸泡、浸润。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芳樽”与古代酒文化息息相关,古人常以酒宴聚会,借酒抒怀,诗中也反映了当时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晦庵,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他是苏轼的弟弟,以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清新的诗风而闻名。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苏辙晚期,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及对生活的感悟。在经历了政治波折后,他常常在山水之间寻求心灵的慰藉。
诗歌鉴赏
苏辙的《荼醾洞》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美的向往。开篇以“猗猗翠蔓长”描绘了生机勃勃的景象,给人一种生动的画面感,仿佛让人置身于那片茂盛的植物中。紧接着“蔼蔼繁香足”,不仅呈现了环境的优美,还传达出一种和谐的氛围。
后两句“绮席堕残英,芳樽渍余馥”则将视角转向人文情感,席子上的残花与酒樽中的余香,暗示着时光的流逝和美好事物的易逝。诗人在享受自然之美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一丝淡淡的惆怅,这种矛盾的情感使得整首诗更加深邃。
整首诗通过精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体现了宋代文人特有的情怀和审美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猗猗翠蔓长:翠绿的蔓藤生长得特别茂盛,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自然图景。
- 蔼蔼繁香足:香气四溢,环境温馨,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氛围。
- 绮席堕残英:华美的席子上洒落着凋谢的花瓣,暗示着美好事物的短暂。
- 芳樽渍余馥:酒樽中仍然留有余香,象征着回忆与怀念。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翠蔓”、“芳樽”等意象传达自然和人文的美。
- 对仗:诗句的结构工整,增强了音韵的美感。
- 拟人:自然景物被赋予了情感,使得诗句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体现了作者的生活情怀和对时光流逝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翠蔓:象征生命的繁茂与活力。
- 残英:代表美好的事物终将凋零,暗含人生无常。
- 芳樽:象征欢聚与回忆,传达出人们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猗猗翠蔓长”中的“猗猗”是什么意思?
- A. 华丽
- B. 繁茂
- C. 细腻
答案:B
-
诗中“绮席”指的是什么?
- A. 普通席子
- B. 华丽的席子
- C. 木椅
答案:B
-
“芳樽渍余馥”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欢庆
- B. 怀念
- C. 失落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夜喜雨》 by 杜甫:同样描绘自然美与生命感悟的诗作。
- 《静夜思》 by 李白:通过夜景表达思乡之情。
诗词对比
- 苏辙 vs. 苏轼:两兄弟的诗风虽然相似,但苏辙更偏向自然景物的描写,而苏轼则更注重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唐诗三百首》
- 相关的文学评论与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