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子瞻闻不赴商幕三首》
时间: 2025-01-07 18:29:1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商西洛曾虚署,
长吏居民怪不来。
妄语自知当见弃,
远人未信本非才。
厌从贫李嘲东阁,
懒学谀张缓两腮。
知有四翁遗迹在,
山中岂信少人哉。
白话文翻译:
南方的商州和西洛的官署曾经设立,但如今却空无一人,长官和当地居民都怪我不来。
我心中明白,谣言总会被看穿,远道而来的朋友们也未必信任我并非没有才华。
厌倦了贫穷的李白被嘲笑在东阁,懒于学习谄媚的张扬只会让脸颊松弛。
我知道那里有四位先贤的遗迹,难道山中真的会没有人吗?
注释:
- 南商西洛:指南方的商州和西方的洛阳。
- 虚署:虚设的官署,暗指官员的缺失。
- 长吏:长官,指地方官员。
- 妄语:无根据的话。
- 远人未信:远道而来的朋友们并不相信。
- 贫李:指李白,因其生平贫困而被嘲笑。
- 东阁:指东边的阁楼,象征名士聚集之地。
- 四翁:指四位著名的文人,代表文化遗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辙(1039-1112),字子瞻,号涧田,宋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是苏轼的弟弟。他以诗、文、词、散文皆有成就而闻名,作品常表达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冲突。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宋代,正值政治动荡与社会变革之际,诗人通过对虚设官署的描写,反映了对官场的失望与对文化遗产的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对比的手法揭示了官场的空虚与文化的深厚,开头两句通过描绘南商和西洛的虚设署所,表现出诗人对当时政治环境的不满。诗中提到的“妄语”和“远人未信”,显示出诗人对流言蜚语的无奈与对才华被忽视的痛心。接着,苏辙以李白和张扬为例,表达了对社会风气的批评,反映出自己对传统文化的怀念和对名士风范的向往。最后两句总结了他对遗迹的珍视,强调山中仍然有文人存在,传达出对文化传承的坚定信念。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南商西洛曾虚署:空荡荡的官署,映射政治的失落。
- 长吏居民怪不来:当地人对官员缺席的怨言,反映了民生的困境。
- 妄语自知当见弃:意识到谣言终究会被看透,暗示对诚信的渴望。
- 远人未信本非才:远方的朋友对自己才华的不信任,显露出对自我的怀疑。
- 厌从贫李嘲东阁:李白的贫困与嘲笑,象征着对名士的无奈。
- 懒学谀张缓两腮:对谄媚之风的厌恶,表现出对真诚的追求。
- 知有四翁遗迹在:对四位文人的追忆,表达对文化的尊敬。
- 山中岂信少人哉:反问,表明对文人存在的坚定信念。
-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对比、反问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情感的表达。诗人用李白与张扬的对比,突显了对真实文化的渴求。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官场虚伪的失望、对文化遗产的珍视以及对社会风气的批判,反映出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商州与西洛:象征虚无的政治理想。
- 四翁遗迹:代表着文化的传承与文人的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南商西洛”指的是哪个地区?
- A. 北方
- B. 南方和西方
- C. 东方
- D. 西南方
-
诗人用哪个历史人物来代表对社会风气的批评?
- A. 杜甫
- B. 李白
- C. 白居易
- D. 王维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
- 陶渊明《饮酒》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苏辙的作品更为内敛与沉思,李白强调饮酒的豪放与快意,而苏辙则更多关注于对社会现象的反思与文化的传承。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苏辙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