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文与可以六言诗相示因道济南事作十首 其五》

时间: 2025-01-07 18:19:16

雨过山光欲溜,寒来水气如烝。

胜处何须吴越,随方亦有游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雨过山光欲溜,寒来水气如烝。
胜处何须吴越,随方亦有游朋。

白话文翻译

雨后山色欲融,寒风来时水气弥漫。
美好的地方何必去吴越,随处都有志同道合的朋友。

注释

字词注释

  • 光欲溜:山光欲融化,形容雨后山的景色变得明亮而清新。
  • 水气如烝:水蒸气像是温热的气息,形容寒冷的天气中水气弥漫的情形。
  • 胜处:美好的地方。
  • 吴越:指江苏、浙江一带,以其秀美的山水著称。
  • 游朋:志同道合的朋友,指能够一起游玩的伙伴。

典故解析
“吴越”是中国古代的两个地方,吴地指今江苏一带,越地指今浙江一带,因其山水秀丽而闻名。诗人在此提到吴越,意在表达自己对美景的向往与对友谊的珍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1112),字子瞻,号晦庵,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弟弟。他的诗词以清新自然、平易近人著称,常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朋友的思念。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苏辙游历济南时,反映了他在山水间所感受到的自然美景与友谊的思考。诗中通过对雨后山光和寒水气的描绘,表达了他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对知己朋友的重视。

诗歌鉴赏

苏辙的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雨后济南的美丽景色,展现了自然变化中的宁静与和谐。首句“雨过山光欲溜”运用了“欲”字,传达出一种动态的美感,仿佛山的光彩在雨后悄然流淌,给人以生机盎然之感。次句“寒来水气如烝”则通过比喻将水气形容为温暖的气息,营造出一幅寒冷中透着温暖的画面,突显了雨后清新的空气与温暖的希望。

后两句则进行哲理性的思考,表达了对地理环境与人际关系的看法。提到“吴越”表明了诗人对名胜之地的了解,而“随方亦有游朋”则反映了他对友谊的重视,认为无论身处何地,总能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友情的珍视,展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雨过山光欲溜:描述雨后山的光彩,意在表现自然界的美丽与新生。
  • 寒来水气如烝:表现寒冷天气中水蒸气的氛围,营造出一种清新而温暖的感觉。
  • 胜处何须吴越:发出感慨,认为美好的地方不必局限于名胜。
  • 随方亦有游朋:强调在任何地方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传达了友谊的普遍性。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水气比作温热的气息,生动形象。
  • 对仗:首尾两句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要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友谊的重视,体现了诗人乐观的生活态度,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光:象征自然的美丽和生机。
  • 水气:象征生命的气息与变化。
  • 吴越:象征名胜与美景。
  • 游朋:象征友情与志趣相投的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苏辙的“吴越”指的是哪两个地方?
    A. 河南和湖北
    B. 江苏和浙江
    C. 山东和山西
    D. 北京和天津

  2. 诗中的“水气如烝”是指什么?
    A. 水蒸气的温暖
    B. 雨水的寒冷
    C. 湖泊的波光
    D. 风的气息

  3. 诗中表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看法是什么?
    A. 朋友只在名胜中找
    B. 朋友应当保持距离
    C. 在任何地方都有朋友
    D. 朋友不重要

答案

  1. B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同样表达对自然与友谊的向往。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诗词对比

  • 苏轼《赤壁赋》与苏辙的这首诗均涉及友谊与自然,但苏轼更多的是沉思与回忆,而苏辙则更强调当下的享受与对朋友的珍视。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苏辙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