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三首》

时间: 2025-01-07 18:02:28

从古重此日,今人那得违。

菊迟知岁闰,酒贵念人饥。

身安且自慰,家远不成归。

尚忆少年乐,惊呼人尽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九日三首
作者:苏辙

从古重此日,今人那得违。
菊迟知岁闰,酒贵念人饥。
身安且自慰,家远不成归。
尚忆少年乐,惊呼人尽非。


白话文翻译:

这一天从古以来就被重视,今人怎么能违背呢?
菊花开得晚,正好知道今年是闰年,酒价高昂,使人想起饥饿的人。
我身心安定且自得,然而家远离我,无法归去。
我仍然怀念少年时的快乐,惊叹周围的人都已不再是从前的模样。


注释:

  • 从古重此日:指九月九日重阳节,此节日由来已久,古人重视。
  • 菊迟知岁闰:菊花盛开推迟,说明今年是闰年,暗示自然的变化与人事的联系。
  • 酒贵念人饥:酒价昂贵使人想起饥饿的人,表达人生的困境。
  • 身安且自慰:身处安宁,内心自得。
  • 家远不成归:家乡远在天边,无法归去。
  • 尚忆少年乐:仍然怀念年轻时的快乐。
  • 惊呼人尽非:感叹周围的人都变得不同。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苏辙,字子瞻,号涧溪,宋代著名诗人、文学家,苏轼的弟弟。他以诗词、散文著称,风格清新自然,关注民生与社会。

  •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重阳节,表达了诗人在节日中对往昔的怀念及对现实的感慨。重阳节的传统是登高赏菊,诗中融入了对节日的思考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叹。


诗歌鉴赏:

苏辙的《九日三首》通过对重阳节的描绘,表达了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与对人事变迁的思索。这首诗的前两句强调了重阳节的传统意义,表明了古今文化的延续;而后两句则转向个人的情感,表达了身处外乡的孤独与对家乡的思念。通过“菊迟知岁闰”这一意象,诗人不仅描绘了自然的变化,也暗示了人生的无常与时光的流逝。酒的昂贵与身心的安宁形成鲜明对比,揭示了生活的艰辛与内心的自我安慰。最后,诗人回忆起少年时的快乐,感叹世事已非,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怀旧之情。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深刻的情感,将个人的思索与节日的氛围巧妙结合,展现了苏辙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从古重此日:强调重阳节是个重要的传统节日。
    2. 今人那得违:表达对传统的尊重和对现代人不遵循传统的疑问。
    3. 菊迟知岁闰:菊花开得晚,象征着岁月的流逝与自然的变化。
    4. 酒贵念人饥:酒价高昂,暗示生活的困境,令人思考社会的辛苦。
    5. 身安且自慰:虽然身体安稳,但内心的安慰显得微不足道。
    6. 家远不成归:对故乡的思念,表现出身处他乡的孤独感。
    7. 尚忆少年乐:怀念年轻时的快乐,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8. 惊呼人尽非:感叹人事已变,令人感到时间的无情与现实的残酷。
  •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对仗(如“身安且自慰,家远不成归”)、拟人(如“菊迟知岁闰”寓意自然与人事的联系)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与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重阳节的反思,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对现实生活的感慨以及对往昔的怀念,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菊花:象征着重阳节的传统与岁月的流逝。
  • :代表生活的艰辛与人际关系的疏离。
  • 家乡:象征着归属感与思念。
  • 少年:承载着快乐与无忧的美好回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九日是指哪一天的节日?

    • A. 中秋节
    • B. 重阳节
    • C. 春节
  2. 诗中提到的“菊”花有什么象征意义?

    • A. 美丽
    • B. 生命的短暂
    • C. 重阳节
  3. 诗人对生活的态度是?

    • A. 乐观
    • B. 悲观
    • C. 无所谓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诗词对比:可以将苏辙与杜甫的《登高》进行对比,探讨两位诗人在同一节日下的不同感受。苏辙更多地表现出对个人情感的细腻观察,而杜甫则更侧重于对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苏辙《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