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诸暨抵剡》

时间: 2025-01-03 07:08:32

夷犹双桨去,暮不辨东西。

夕照偏依树,秋光半落溪。

风高一雁小,云薄四天低。

莽荡孤帆卸,水村杨柳堤。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夷犹双桨去,暮不辨东西。
夕照偏依树,秋光半落溪。
风高一雁小,云薄四天低。
莽荡孤帆卸,水村杨柳堤。

白话文翻译

两只桨划动着船,傍晚时分已分不清东南西北。
夕阳的余晖斜照在树上,秋天的阳光渐渐落入溪水中。
高空中一只孤雁飞过,云层稀薄,天空显得格外低沉。
荡漾的水面上孤舟停靠,水边的小村庄和杨柳堤映入眼帘。

注释

字词注释

  • 夷犹:仍然、依然,这里指舟行的状态。
  • 双桨:指船的两只桨。
  • :傍晚、黄昏。
  • :分辨、辨认。
  • 夕照:夕阳的光辉。
  • 偏依:斜靠、倾斜。
  • 秋光:秋天的光线。
  • 莽荡:形容水面宽广而空旷。
  • 孤帆:孤单的帆船。
  • :停靠、停下。
  • 水村:指靠水而建的小村庄。
  • 杨柳堤:柳树成排的小堤,通常指小溪边或河边的柳树。

典故解析
本诗未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主要通过自然景象来表达诗人心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潘阆,宋代诗人,以词作闻名,个性洒脱,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情感。他的作品常蕴含个人的情感体验,风格清新而富有诗意。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作者游历途中的感受,表现出在自然景色中所感受到的孤独与宁静,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美的向往与体味。

诗歌鉴赏

《自诸暨抵剡》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的诗作。诗中通过对自然的细致描写,表现了诗人对秋天傍晚的感受。开头的“夷犹双桨去,暮不辨东西”以双桨划船的动感开篇,传达了旅途中对方向的迷惑,暗示了人生的迷茫和孤独感。接下来的“夕照偏依树,秋光半落溪”则通过夕阳的余晖与秋光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温暖而略显凄凉的氛围,使人感受到秋日的萧瑟与宁静。

“风高一雁小,云薄四天低”进一步渲染了孤独的意境,孤雁在高空中飞翔,象征着一种孤寂的情感,而“云薄四天低”则使得天空显得低沉,增强了诗的氛围。最后一句“莽荡孤帆卸,水村杨柳堤”将视角转向水边的村庄,描绘了一个宁静的生活场景,孤舟停靠在杨柳堤旁,隐喻着一种归宿感。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给人以深刻的感受和遐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夷犹双桨去:诗人乘船出行,桨声依然,行进的状态。
  • 暮不辨东西:暮色降临,方向已分不清,表现出迷惘。
  • 夕照偏依树:夕阳斜照,树影摇曳,描绘出温暖的自然景象。
  • 秋光半落溪:秋日阳光逐渐消散,溪水映出秋天的宁静。
  • 风高一雁小:高空中的孤雁,象征孤独与自由。
  • 云薄四天低:云层稀薄,天空显得低沉,营造出孤寂的气氛。
  • 莽荡孤帆卸:水面宽广,孤舟停靠,体现出宁静的意境。
  • 水村杨柳堤:水边的小村庄与柳树,展现出田园风光,带来归属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孤雁象征孤独,表现诗人的情感状态。
  • 拟人:夕照偏依、秋光半落,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风高一雁小,云薄四天低”,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的思考,探讨了孤独与归宿感,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和对大自然的赞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双桨:代表旅途与行进,象征人生的旅程。
  • 夕照:象征温暖与宁静,带来一种回归的感觉。
  • 孤雁:象征孤独与自由,表现诗人的内心情感。
  • 杨柳堤:代表归宿与安宁,体现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夕照偏依树”表现了什么样的意境?
    A. 温暖
    B. 寂寞
    C. 疲惫

  2. 诗中“风高一雁小”中的“雁”象征什么?
    A. 家乡
    B. 孤独
    C. 希望

  3. “莽荡孤帆卸,水村杨柳堤”中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A. 繁华城市
    B. 宁静乡村
    C. 荒凉沙漠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描绘田园生活的理想,表达隐逸情怀。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通过夜晚的景色表达孤独与思乡之情。

诗词对比

  •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两者都表现了自然景色,但王维更注重山水的结合与哲理,而潘阆则侧重于水乡的宁静与孤独感。
  • 在意象上,潘阆的“孤帆”与王维的“云雾”都象征着孤独,但前者更偏向于归宿感,后者则体现了对自然的哲学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古代诗词技巧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