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无月》

时间: 2025-01-02 18:00:09

西风妒秋月,浮云重叠生。

一夕不见光,双目如失明。

立恐疾足折,坐觉秋愁抱盈。

况当百虫苦,绕阶千万声。

意思解释

中秋无月

作者: 潘阆 〔宋代〕

原文展示

西风妒秋月,浮云重叠生。
一夕不见光,双目如失明。
立恐疾足折,坐觉秋愁抱盈。
况当百虫苦,绕阶千万声。

白话文翻译

秋风妒忌明亮的月光,浮云层层叠叠而生。
一夜不见月光,双眼仿佛失去了光明。
站着怕脚步匆忙折断,坐着感到秋愁满怀。
更何况那些虫鸣声,环绕着台阶发出万千的声音。

注释

  • :嫉妒。
  • 浮云:指云层,形容云的厚重。
  • :光明,这里指月光。
  • 疾足:快速的脚步。
  • 秋愁:秋天带来的忧愁。
  • 百虫:指许多昆虫,秋天时虫鸣声响亮。

典故解析

本诗虽无明确典故,但“秋月”与“百虫”均为古诗中常见的意象,表达了秋天的孤寂和忧愁。秋天是一个象征着收获与凋零的季节,月亮则常被视为思乡与团圆的象征,缺月的意象更增添了诗人的失落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潘阆,宋代词人,字仲明,号阆苑。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冷暖,情感细腻,语言清新。潘阆的诗词往往蕴含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中秋无月》成诗于中秋时节,正值秋天的深处,月亮本应是团圆的象征,但诗人却因月缺而感到失落与孤独,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悟和对美好事物的失去的惆怅。

诗歌鉴赏

《中秋无月》是一首充满秋天气息的诗,诗人通过对比与意象的运用,巧妙地表达了对失去的惋惜与孤独的感受。全诗以“西风妒秋月”开篇,设定了一个充满情感的氛围,西风的妒忌暗示了自然界的无情与诗人的无奈。接着“浮云重叠生”描绘了层层叠叠的云朵,似乎在阻挡月光的照耀,象征着生活中的种种阻碍。诗人在“立恐疾足折,坐觉秋愁抱盈”中,表现出一种无处可去的情感,一方面站立着害怕跌倒,另一方面坐着又感到满怀愁苦,体现了心灵的挣扎。

最后一句“况当百虫苦,绕阶千万声”将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虫鸣声的萦绕与孤独相伴,进一步加深了诗人内心的悲凉。这种对比与对生活无奈的深刻描绘,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秋天特有的情感色彩,唤起了人们对过往的回忆与对未来的期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西风妒秋月:秋风像是在嫉妒那皎洁的月亮,表现出一种自然界的情愫。
  2. 浮云重叠生:浮云层层叠叠,遮住了月光,暗示诗人内心的困扰。
  3. 一夕不见光:一夜之间没有月光,眼前的黑暗让人感到失落。
  4. 双目如失明:形容因缺月而感到的无光与迷茫,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
  5. 立恐疾足折:站着时担心自己会跌倒,表现出一种不安与惶恐。
  6. 坐觉秋愁抱盈:坐着时感到满怀秋愁,愁绪随之而生。
  7. 况当百虫苦:更何况周围虫鸣声的苦闷,增添了孤独感。
  8. 绕阶千万声:虫声环绕,宛如无尽的哀鸣,渲染出诗人的孤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秋风比作妒忌者,赋予自然以情感。
  • 拟人:将西风和浮云赋予人性化的情感,突出秋天的氛围。
  • 对仗:如“立恐疾足折,坐觉秋愁抱盈”,展现出优美的音韵效果。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无奈与孤独,借助缺月与虫鸣的意象,传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失去与对生活深刻的思考,既有个人情感的流露,也有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风:象征秋天的气息,带来萧瑟的情感。
  • 秋月:代表着团圆与美好,月缺则暗示失去。
  • 浮云:象征着变化无常的命运与心情。
  • 百虫:唤起孤独感,体现了一种生命的哀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西风妒秋月”中的“妒”字是什么意思?

    • A. 喜欢
    • B. 嫉妒
    • C. 感动
    • D. 赞美
  2. “立恐疾足折”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自信
    • B. 不安
    • C. 快乐
    • D. 兴奋
  3. 全诗表达了怎样的意境?

    • A. 祝福
    • B. 孤独与失落
    • C. 喜悦与团圆
    • D. 成功与喜悦

答案: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以月亮为主题,表达了思乡之情,但氛围更为宁静美好。
  • 《月夜忆舍弟》:则是对兄弟的思念,情感更为直接,展现了中秋情感的多样性。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