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丛花》
时间: 2025-01-14 00:20:4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丛花
作者:杨无咎 〔宋代〕
娟娟月可庭方。窗户进新凉。
美人为我歌新曲,翻声调韵超此字疑衍出宫商。
犀箸细敲,花瓷清响,余韵绕红梁。
风流难似我清狂。随处占烟光。
怜君语带京华样,纵娇软不似吴邦。
拚了醉眠,不须重唱,真个已无肠。
白话文翻译
月光如水般照在庭院,透过窗户带来了清凉的气息。
美人正为我唱着新曲,悠扬的声调超出了字句的界限,仿佛是从宫商中衍生而出。
犀利的筷子轻轻敲击,花瓷发出清脆的声响,余音缭绕在红色的梁柱上。
风流倜傥的我怎能与她的清狂相比,随处都沐浴在烟雾般的光辉中。
怜惜你那带有京城风情的言语,虽然娇柔却不如吴地的温婉。
我已经醉倒在梦中,无需再唱这曲子,真是令人肠断。
注释
- 娟娟:形容月光明亮而柔和。
- 新凉:指新的凉爽的空气。
- 翻声调韵:改变声调和韵律。
- 犀箸:指用犀牛角制成的筷子,寓意精致。
- 花瓷:指用花纹装饰的瓷器,象征优雅。
- 京华:指京城的文化。
- 吴邦:指江南地区,以柔美著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无咎是宋代著名的诗人,擅长写词,作品多描绘人情世态,表现个人情感。他的诗风清新俊逸,常以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见长。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文化繁荣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月夜美景和美人歌唱,表达了对生活美好的向往和对爱情的深切感受。
诗歌鉴赏
《一丛花》是一首融合了月光、音乐和人情的抒情诗,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感悟。首句“娟娟月可庭方”便以月光的柔和引入,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在这清凉的夜晚,美人歌唱的新曲让诗人陶醉,声音仿佛超越了字句,带来一种超凡的艺术享受。
诗中对于音乐的细腻描绘,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敏感观察。犀箸细敲、花瓷清响,音韵之美让人想起古代音乐的精致,诗人巧妙地将声音与景物结合,形成了丰富的感官体验。同时,诗人对美人的怜惜也暗含了对情感的深沉思考,尽管美人的语言温柔,但与吴地的柔情相比,却又显得有些不同。
整首诗在意象的交融和情感的表达上达到了一种和谐,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美的追求,也有对生活的感慨。最终,醉眠而不再重唱的结尾,表达了诗人对过往情感的无奈与释然,似乎隐含着一种对美好时光的惋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娟娟月可庭方:使用“娟娟”形容月光,营造出清幽的夜晚氛围。
- 窗户进新凉:窗户带来新鲜的凉意,增强了夜晚的清新感。
- 美人为我歌新曲:美人歌唱,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 翻声调韵超此字疑衍出宫商:音乐的韵律超越了文字,体现了艺术的魅力。
- 犀箸细敲,花瓷清响:细腻的声音描绘出音乐的清脆。
- 余韵绕红梁:余音缭绕,进一步增强了音乐的氛围。
- 风流难似我清狂:表达了诗人与美人之间的风流关系。
- 随处占烟光:诗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随处皆是光明。
- 怜君语带京华样:对美人的语调表示欣赏。
- 纵娇软不似吴邦:虽然娇柔,但与吴地的温柔相比,仍有所不同。
- 拚了醉眠,不须重唱:醉倒后,无需再唱,表现了对过往的释然。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光比作清幽的美景,使意象更加生动。
- 拟人:音乐和声音被赋予了人性,使其充满情感。
- 对仗:诗中出现了许多对仗的句子,增强了音乐感和韵律。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月夜的美丽与美人歌声,表达了对生命和爱的热情,同时也包含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情感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光:象征清幽和宁静。
- 美人:代表爱情和艺术的美好。
- 音乐:象征生活的美好与情感的表达。
- 窗户:象征视野的开阔与心灵的感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娟娟月可庭方”中的“娟娟”指的是什么?
- A. 清幽的月光
- B. 微风轻拂
- C. 繁星点点
-
诗人在诗中提到的“犀箸细敲,花瓷清响”是指什么?
- A. 美人的歌声
- B. 精致的音乐
- C. 清脆的声音
-
诗的最后一句“真个已无肠”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对过去的怀念
- B.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C. 对情感的释然
答案:
- A
- C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爱情的感受。
- 温庭筠《菩萨蛮》:描绘月夜和爱情的诗作,风格相似。
诗词对比:
- 杨无咎《一丛花》与李白《月下独酌》:两者均描绘了月夜的美,但前者更注重细腻的人情,后者则表现出豪放的个性与孤独情怀。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收录了许多宋代诗词,有助于了解当时的文化背景。
- 《古典诗词鉴赏》:对古诗词的解析与鉴赏技巧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