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十六日,与张、李二君游南溪,醉後,相》
时间: 2024-09-19 21:54:2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二月十六日,与张、李二君游南溪,醉後,相
终南太白横翠微,自我不见心南飞。
行穿古县并山麓,野水清滑溪鱼肥。
须臾渡溪踏乱石,山光渐近行人稀。
穷探愈好去愈锐,意未满足枵如饥。
忽闻奔泉响巨碓,隐隐百步摇窗扉。
跳波溅沫不可响,散为白雾纷霏霏。
醉中相与弃拘束,顾劝二子解带围。
褰裳试入插两足,飞浪激起冲人衣。
君看麋鹿隐丰草,岂羡玉勒黄金鞿。
人生何以易此乐,天下谁肯从我归。
白话文翻译
在二月十六日,我与张、李两位朋友游玩南溪,酒醉之后,写下这首诗。
终南山与太白山翠绿色的山脉交错,我已不见内心的南飞。
行走在古县的山麓,清澈的溪水流淌,溪里的鱼肥美。
片刻渡过溪流,踏上乱石,山光渐近,行人稀少。
越是深入探寻,越是兴致高昂,心中意犹未尽,饥渴如饥。
忽然听到奔腾的泉水声如巨大的碓声,隐隐约约百步之外摇动窗扉。
波浪跳跃,溅起水花声响,散作白雾纷飞。
醉酒之中,我们抛开拘束,劝说两位朋友解开束缚。
撩起衣裳试着踏入水中,飞溅的浪花冲击着我们的衣服。
你看那麋鹿隐匿在丰美的草丛中,岂能羡慕那金玉之马与黄金鞿。
人生何以能获得如此乐趣,天下又有谁愿意随我归去呢?
注释
- 终南太白:指的是终南山和太白山,均为中国著名山脉。
- 心南飞:意指心中向往南方,象征着追求自由。
- 穷探:深入探寻。
- 枵如饥:心中空虚,像饥饿一样。
- 奔泉:奔流的泉水。
- 巨碓:形容泉水声如同巨大的碓声。
- 褰裳:撩起衣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兼具豪放与婉约,尤其以其散文和诗词闻名于世。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苏轼与友人游南溪的游玩过程中,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的思考。酒后更是抒发了他对自由、乐趣的渴望以及对世俗束缚的反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饮酒作乐的场景,表现了诗人对自由与快乐的向往。开头的描写展现了终南山与太白山的壮丽,营造出一种开阔的意境。随着诗意的展开,诗人用“淳朴的溪水”和“肥美的溪鱼”描绘出自然的富饶,反映出他对生活的热爱与珍惜。
诗中“醉中相与弃拘束”一句,展现了诗人在醉意中释放自我,抛开世俗的束缚,追求内心的自由。这种对自由与快乐的向往,在“岂羡玉勒黄金鞿”中达到了高潮,表达了对物质享受的淡泊态度,显示出诗人的豁达与洒脱。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悠远,既有对自然美的赞叹,又有对人生乐趣的思考,体现了苏轼特有的个性与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终南太白横翠微”:开篇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
- “自我不见心南飞”:诗人表达了内心的渴望与追求。
- “行穿古县并山麓”:描绘出行走的场景,增加了诗的生动感。
- “野水清滑溪鱼肥”: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出自然的丰盈与美好。
- “须臾渡溪踏乱石”:细节描写让人身临其境,感受到游玩的乐趣。
修辞手法
- 比喻:“奔泉响巨碓”,形象生动,增强了画面感。
- 拟人:“隐隐百步摇窗扉”,让自然景物更有生气。
- 对仗:“跳波溅沫不可响,散为白雾纷霏霏”,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束缚的反抗,展现了诗人洒脱的性格和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水:象征自然的美与诗人的心境。
- 麋鹿:象征自由与宁静的生活状态。
- 酒:象征释放与快乐,反映出诗人的内心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终南太白”指的是哪两个山脉?
- A. 终南山与太白山
- B. 泰山与华山
- C. 黄山与嵩山
-
“岂羡玉勒黄金鞿”中的“玉勒”和“黄金鞿”象征什么?
- A. 物质享受
- B. 自由快乐
- C. 学问知识
答案:1. A;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苏轼与李白的作品都表现了对自由与酒的热爱,但苏轼的作品更注重自然的描绘与哲理思考,而李白则更强调豪放与个性。
参考资料
- 《苏轼诗词全集》
- 《宋代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