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玉联环(双调)
都人未逐风云散。愿留离宴。
不须多爱洛城春,黄花讶归来晚。
叶落灞陵如翦。泪沾歌扇。
无由重肯日边来,上马便长安远。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众人都还未散去风云的宴席,我只希望能留在离别的宴会上。
不必过于恋慕洛城的春天,黄花的盛开让我惊讶自己归来得太晚。
叶子随风飘落在灞陵,仿佛被剪裁过一样,泪水沾湿了歌扇。
再也无法重回那阳光明媚的日子,只能骑马远去长安。
注释
- 逐:追逐、赶走。
- 离宴:分别的宴会。
- 多爱:过于喜爱。
- 洛城:指洛阳城,春天的景色。
- 黄花:指菊花,象征秋天的到来。
- 翦:剪裁、修整。
- 泪沾歌扇:泪水沾湿了扇子,表达悲伤。
- 重肯:再一次希望或能。
典故解析
- 灞陵:灞河和陵墓的结合,常用以表达悲伤和失落。
- 长安:指唐代的都城,象征着繁华与离别,常出现在古诗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先,字子良,号云亭,宋代词人,以其词风清丽著称。张先的词多描写个人情感,尤其是离愁别绪,善于运用意象,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宋代,正值动荡的历史时期,诗人常常面临离别与孤独的情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复杂与个人的无奈。
诗歌鉴赏
《玉联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离别时的复杂情感,诗人以“愿留离宴”开篇,表达了对离别的不舍与对聚会的珍惜。紧接着,他以“洛城春”和“黄花”的对比,揭示了春天的美好与秋天的惆怅。这里的“黄花”不仅是季节的象征,更是时间流逝和生命短暂的隐喻。
接下来的“叶落灞陵如翦”,描绘了秋风中飘落的树叶,营造出一种孤独和凋零的氛围,而“泪沾歌扇”则直接表达了内心的悲伤。最后一句“上马便长安远”更是将离别的主题推向高潮,强调了无法重返过去的无奈与无助。
整首词运用丰富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将离别的伤感与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反映了人们在离别时刻的复杂心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都人未逐风云散。”:众人还未散去,暗示聚会的热闹与时光的流逝。
- “愿留离宴。”:表达了对离别宴会的留恋与不舍。
- “不须多爱洛城春,黄花讶归来晚。”:不必过于眷恋洛阳的春天,黄花的盛开让人惊讶归来的晚。
- “叶落灞陵如翦。”:叶子在风中飘落,如同被剪裁,暗示凋零与悲伤。
- “泪沾歌扇。”:泪水沾湿了扇子,表现内心的情感。
- “无由重肯日边来,上马便长安远。”:再也无法回到曾经的美好时光,只能骑马离去,象征着远离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叶落灞陵如翦”比喻叶子的凋零。
- 拟人:表现情感如“泪沾歌扇”,赋予物品以情感。
- 对仗:如“愿留离宴”与“不须多爱”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离别的情感,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与对未来不可知的无奈,折射出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风云:象征变幻与不定。
- 黄花:秋天的象征,代表着离别与遗憾。
- 叶落:象征生命的流逝与时间的无情。
- 歌扇:表达情感与记忆的载体。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黄花”象征着什么? A. 春天
B. 秋天
C. 夏天 -
诗人在最后一行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无奈
C. 愤怒 -
“泪沾歌扇”中的“泪”主要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A. 忧伤
B. 快乐
C. 愤怒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离愁别绪。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描绘离别时的情感。
诗词对比:
- 张先的《玉联环》和李清照的《如梦令》都反映了离别的情感,但张先更注重对环境的描绘,而李清照则更侧重于个人的情感流露。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张先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