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鹤唳晴空,月明不著朦胧睡。
绿窗惊起,小立苍苔砌。
自解香云,俛首临风蓖。
花阴碎,枝枝斜坠。
薄露侵罗袂。
白话文翻译:
鹤在晴空中长鸣,明亮的月光却照不进朦胧的梦境。
在绿窗旁惊醒,独自站立在苍苔铺成的台阶上。
我轻轻解开香云般的衣衫,低头迎着风梳理发丝。
花影纷纷洒落,枝头的花朵斜斜地垂下。
薄薄的露水侵湿了我的罗衫。
注释:
- 鹤唳:鹤的叫声,常用来象征孤独或清高。
- 晴空:晴朗的天空。
- 朦胧:模糊不清。
- 绿窗:绿色的窗户,给人一种清新幽静的感觉。
- 苍苔:生长在石阶或墙壁上的青苔,象征着岁月的流逝。
- 香云:指轻柔的衣物,形容衣服的轻盈。
- 蓖:梳理,通常指梳头。
- 花阴:花的阴影,代表美好和柔和的环境。
- 罗袂:指轻薄的衣袖。
典故解析:
此诗中并未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鹤唳”可以联想到古文中鹤的孤高和清雅,象征着诗人的气质和心境。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元瑞(约1733-1810),字子玉,号竹舫,清代诗人。生活于清代中期的他,受到了当时新古文运动的影响,作品多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点绛唇·沐发》创作于清代,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对自然美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在清晨宁静时分的感受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诗歌鉴赏:
这首词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示了清晨的宁静与美好。开篇“鹤唳晴空”便引入了鸟鸣的意象,营造出一种清新而孤独的氛围。接着,月光的描绘与“朦胧睡”相结合,呈现出一种梦境般的朦胧感,似乎在暗示诗人在梦中对自然的深刻感受。
“绿窗惊起,小立苍苔砌”则让人感受到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绿窗,打破了梦境的宁静。诗人独自站立在青苔铺成的台阶上,似乎在思考人生的哲理。此时的“香云”与“临风蓖”则展示了诗人对自我形象的重视,体现出一种内外兼修的理想。
接下来的“花阴碎,枝枝斜坠”,用生动的花影描绘出了一幅自然的静谧画面,流露出对美好事物的感慨。最后一句“薄露侵罗袂”则在轻柔的露水中结束,给人一种清新而湿润的感觉,象征着生活的细腻与柔和。
整首词以自然景物为依托,传达了诗人细腻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展现了清晨时分的宁静与美丽,给人以心灵的洗涤。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鹤唳晴空:表达了清晨的清新,鹤的叫声在晴空中回荡,营造出一种孤独而高洁的气氛。
- 月明不著朦胧睡:明亮的月光却无法照亮梦境,暗示了梦境的虚幻。
- 绿窗惊起:在绿窗旁被惊醒,体现出一种突然的清醒。
- 小立苍苔砌:立于青苔铺成的石阶上,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 自解香云:轻轻解开衣物,象征着自我解放和对美的追求。
- 俛首临风蓖:低头迎风梳理头发,描绘了一幅静谧温馨的画面。
- 花阴碎:花影洒落,呈现出一种柔和的美。
- 枝枝斜坠:花枝低垂,表达了自然的柔美与诗人的细腻观察。
- 薄露侵罗袂:薄露沾湿了衣袖,象征着生活的细腻与温柔。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香云”比喻衣物轻盈,营造出一种柔美的意象。
- 拟人:花阴的“碎”以及枝头的“斜坠”,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界的动态美。
- 对仗:如“鹤唳晴空”与“月明不著”,形成了和谐的音韵和优美的节奏。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清晨自然美的感受与思考,以及对生活细节的关注。通过细腻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宁静、优雅的情感基调,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鹤:象征高洁与孤独。
- 月光:代表清幽宁静,暗示梦境与思考。
- 青苔:象征时间的流逝,承载着一种自然与生命的哲理。
- 花阴:代表美好与柔和,给人以宁静的感觉。
- 薄露:象征着清晨的清新与生命的细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鹤唳”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欢乐
- B. 孤独与高洁
- C. 纷乱
- D. 沉默
-
诗中提到的“绿窗”主要体现了什么意境?
- A. 喧闹
- B. 清新幽静
- C. 黑暗
- D. 热情
-
“薄露侵罗袂”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寒冷
- B. 清新与柔和
- C. 烦躁
- D. 倦怠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徐元瑞《点绛唇·沐发》 vs 李清照《如梦令》:
- 两首词均通过自然景物描绘女性的细腻情感,徐元瑞侧重于晨景的清新与静谧,而李清照则更多地表达了对逝去爱情的思念。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研究》
- 《古诗词精粹》
- 《李清照与徐元瑞的艺术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