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海丰薛县尉》

时间: 2025-01-01 10:37:50

境与潮阳接,传闻盗已平。

丁男无转徒,弧卒有来迎。

东作千村急,南官几个清。

廉材遗训在,努力继家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海丰薛县尉
刘克庄

境与潮阳接,传闻盗已平。
丁男无转徒,弧卒有来迎。
东作千村急,南官几个清。
廉材遗训在,努力继家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刘克庄对薛县尉的送别之情,诗中提到潮阳与海丰接壤,听闻那里的盗贼已经被平定。年轻男子没有被征调去当兵,弓箭手则有人来迎接。东边的村落正在急忙地建设,南边的官员却没有几个清白。清白的品德与训诫仍然留存,希望你能努力传承家族的声誉。

注释

  1. :境界,这里指地理位置。
  2. 潮阳:地名,指位于广东省东部的一个县。
  3. 丁男:指年轻的男子,通常指适龄青年。
  4. 无转徒:没有被征调去当兵的人。
  5. 弧卒:弓箭手,这里指代士兵。
  6. 来迎:前来迎接。
  7. 东作:指东边的村落正在建设。
  8. 南官:南方的官员。
  9. 廉材:指清白、廉洁的品德。
  10. 遗训:留下的教诲。
  11. 继家声:传承家族的声誉或名声。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提到的“廉材遗训”可以联系到古代儒家思想,强调道德修养和家族声誉的重要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克庄,字彦甫,号景山,北宋人,著名的诗人和词人。他的诗作多表现出爱国情怀和对民生的关怀,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应是在刘克庄送别薛县尉时所作,表现了对地方治安改善的欣慰和对家族声誉传承的期待,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官员的道德要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厚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地方治安的关心和对家族声誉的重视。首句“境与潮阳接”以地理位置引入,暗示了社会的连接与关怀。接下来的“传闻盗已平”则显示出对社会治安改善的欣慰,体现了诗人对民生安宁的期待。

“丁男无转徒,弧卒有来迎”两句通过对比,表现出年轻男子未被征调当兵的轻松和士兵的热情迎接,反映了社会的稳定和安宁。之后的“东作千村急,南官几个清”则通过对建设和官员清白的描绘,反映了社会发展的迫切与官员道德的缺失,表现出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最后,“廉材遗训在,努力继家声”总结了全诗,表达了期望后辈能继承家族的廉洁品德,传承良好的家风。整首诗在结构上紧凑而富有层次感,情感上真挚而深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境与潮阳接:指出了地理位置,暗示了诗人与地方的联系。
  • 传闻盗已平:表达了对社会治安恢复的欣慰。
  • 丁男无转徒:说明年轻人未被征召,社会较为安定。
  • 弧卒有来迎:士兵的热情迎接,表现出社会的团结与和谐。
  • 东作千村急:描绘地方建设的繁忙景象,体现了对发展的渴望。
  • 南官几个清:揭示了部分官员的不清白,表达了对官场现状的不满。
  • 廉材遗训在:强调家族的清白品德。
  • 努力继家声:希望后辈能继承家族的荣光与美德。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丁男无转徒,弧卒有来迎”,对比鲜明,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通过“廉材”来比喻清白的品德,富有文化内涵。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送别为线索,表达了对社会安定的期待,对家族声誉的重视,以及对官员清白的呼唤,展现了诗人深切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境与潮阳:象征着地理位置的联结,暗示社会的联系与关怀。
  • 盗贼:代表社会动荡的象征。
  • 丁男、弓卒:象征年轻一代与士兵,显示出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
  • 千村:象征着地方的繁荣与发展。
  • 廉材:象征着道德与品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丁男无转徒”,这句的意思是: A. 年轻人被征调去当兵
    B. 年轻人没有被征调去当兵
    C. 年轻人正在当兵
    D. 年轻人回家乡

  2. “廉材遗训在”中的“廉材”指的是: A. 一种物品
    B. 清白的品德
    C. 贫穷的家庭
    D. 美丽的风景

  3. 诗中提到的“南官几个清”是指: A. 所有官员都清白
    B. 只有少数官员清白
    C. 官员们都不清白
    D. 官员们都很忙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元二使安西》 — 王维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王勃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同样是送别诗,强调友情与前途的希望。
  •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表达对朋友的祝福,侧重于个人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