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贫士七首》
时间: 2025-01-19 15:50:0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长庚与残月,耿耿如相依。
以我旦暮心,惜此须臾晖。
青天无今古,谁知织乌飞。
我欲作九原,独与渊明归。
俗子不自悼,顾忧斯人饥。
堂堂谁有此,千驷良可悲。
白话文翻译:
长庚星与残月交相辉映,仿佛是彼此依偎。
我在晨昏之间的心情,珍惜这短暂的光辉。
在无边的蓝天中没有古今之分,谁知道那乘风飞舞的乌鸦呢?
我希望能归隐于九原,与陶渊明一同隐居。
世俗之人不自我怜悯,反而担忧那些饥饿的人。
堂堂正正的谁能拥有这样的境地,千驷马车也不过是可悲的象征。
注释:
- 长庚:指金星,常被称为“明亮的星”,常出现在天际。
- 残月:指月亮的残缺部分,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 须臾:形容时间非常短暂。
- 九原:古代传说中隐士的理想归处,象征隐逸生活。
- 渊明:指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以隐居和田园诗闻名。
- 俗子:世俗的人,指那些忙于追求物质的人。
- 千驷:形容马车众多,象征富贵和奢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作品风格多样,兼容并蓄,既有豪放之作,也有细腻之作,尤其擅长描写自然和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
《和陶贫士七首》是苏轼为了表达对陶渊明隐居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生活的反思而作。诗中流露出对贫穷的无奈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士人的苦闷。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长庚与残月的意象,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光阴的短暂。苏轼在诗中表达了对陶渊明隐逸生活的向往,渴望能够远离世俗的纷扰,与大自然亲密接触。诗歌的前两句通过对星月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惆怅。
中间几句提到“青天无今古”,这里的“无今古”表明时间的无情,体现了诗人在时间面前的渺小和无奈。同时,诗人对乌鸦的描绘引出对自由的渴望,象征着一种无拘无束的生活态度。
最后几句则转向对世俗的批判,表达了对社会冷漠的忧虑,尤其是对那些饥饿者的关心,反映了诗人心怀天下的情怀。整首诗在情感上既有向往又有哀伤,展示了苏轼深邃的思想和对人生的独到见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长庚与残月,耿耿如相依:描绘星月相伴的景象,表达一种温馨和依恋。
- 以我旦暮心,惜此须臾晖:表达诗人对短暂光辉的珍惜,展现对生命精彩瞬间的感悟。
- 青天无今古,谁知织乌飞:哲理性思考,强调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无奈。
- 我欲作九原,独与渊明归:表达诗人渴望归隐的理想和对陶渊明的认同。
- 俗子不自悼,顾忧斯人饥:批判世俗人对物质的追求,而忽略了他人的困境。
- 堂堂谁有此,千驷良可悲:反思富贵的虚无,强调内心的贫乏与悲哀。
修辞手法:
- 比喻:长庚与残月比作相依的朋友,寓意深远。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情感,使诗意更加生动。
- 对仗:如“旦暮心”与“须臾晖”,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世俗的反思展开,表达了诗人对陶渊明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贫穷与苦难的同情,体现了一种对人性和生命深刻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长庚:象征希望与美好。
- 残月: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 九原:象征理想的归宿与自由。
- 乌飞:象征自由与无拘无束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长庚”在诗中指的是:
A. 太阳
B. 月亮
C. 明星
D. 星星 -
诗中提到的“九原”代表:
A. 富贵
B. 田园
C. 隐逸的理想归处
D. 世俗生活 -
“俗子不自悼,顾忧斯人饥”中,“俗子”指的是:
A. 隐士
B. 富人
C. 一般人
D. 诗人
答案:
- C
- C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王维《鹿柴》
诗词对比:
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相比,苏轼的这首诗更加关注于世俗的批判与人性的思考,而陶渊明则更专注于自然与个体的和谐生活。两者都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情感基调和关注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苏轼全集》
- 《陶渊明诗文集》
- 《宋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