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天门》

时间: 2025-01-19 16:53:08

岭路千寻一线环,沿缘石角缓跻攀。

登高宋使孤烟散,唱凯辽师倦羽还。

袖底瓯翻星汉水,马前笏插塞门山。

我来平世家中外,不觉行经虎豹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岭路千寻一线环,
沿缘石角缓跻攀。
登高宋使孤烟散,
唱凯辽师倦羽还。
袖底瓯翻星汉水,
马前笏插塞门山。
我来平世家中外,
不觉行经虎豹关。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在险峻的山路上攀登的情景。千寻的岭路环绕而来,沿着石头的边角缓慢向上攀登。登高远望,看到宋朝使者的孤烟渐渐消散,辽国的将士也已疲惫地返回。袖子里翻出的是星汉的水,马前的笏板插在了塞门山。我来到这个时代,平定了家中外的纷争,不觉间已行经虎豹关。

注释:

  • 岭路:山岭的道路。
  • 千寻:形容山路遥远。
  • 宋使:指宋朝的使者,代表着朝廷。
  • 辽师:指辽国的军队。
  • 袖底瓯:指袖子底下的酒器,形容悠闲。
  • 塞门山:边塞的山,象征着险峻之地。
  • 虎豹关:古时的险关,象征着凶险与挑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兆仑是清代的一位诗人,生活在动荡的时代,作品中常流露出对国家和家族命运的关注。他的诗风清新,常以山水为题材,寓意深刻。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一个动荡的时代,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与历史事件,表达了对国家兴亡的深刻思考,并寄托了个人的理想与抱负。

诗歌鉴赏:

这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通过山路的崎岖和高耸的塞门山,展示了诗人攀登事业高峰的艰辛与毅力。开篇的“岭路千寻一线环”,以“千寻”形容山路的曲折和遥远,给人一种艰难的感觉,而后“沿缘石角缓跻攀”的描写,更是体现了在险恶环境中,诗人一步步向上攀登的执着。接着,诗中提到“登高宋使孤烟散”,使人回想起历史的变迁,既有对过去的追忆,也暗含着对现状的思考。最后的“我来平世家中外,不觉行经虎豹关”则是对自己身处时代的反思,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和家庭责任的承担。整首诗情感深沉,意象丰富,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和对历史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岭路千寻一线环:描绘了蜿蜒的山路,暗示着前进的艰难。
    • 沿缘石角缓跻攀:形象地展示了攀登的过程,侧重于细节。
    • 登高宋使孤烟散:通过历史的回顾,表达对逝去的感慨。
    • 唱凯辽师倦羽还:描绘出辽国士兵的疲惫,象征着战争的无情。
    • 袖底瓯翻星汉水:将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结合,富有诗意。
    • 马前笏插塞门山:强调了边疆的险峻与不易。
    • 我来平世家中外:表明诗人对社会责任的担当。
    • 不觉行经虎豹关:暗示了对人生历程的回望与自省。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孤烟散”象征着历史的消逝。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呈现出对称之美,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历史的回顾,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的追求、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以及对个人历史的反思,展现了深刻的历史感与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 山路:象征人生的艰辛与追求。
  • 孤烟:代表历史的短暂与消逝。
  • 辽师:象征战争和外敌的压力。
  • 虎豹关:暗示险境与挑战,表现诗人内心的坚韧与勇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岭路千寻”中的“千寻”是指什么?

    • A. 形容山路遥远
    • B. 形容山路平坦
    • C. 形容山路险峻
    • D. 形容山路短暂
  2. 诗中提到的“宋使”指代的是哪个朝代的使者?

    • A. 唐朝
    • B. 宋朝
    • C. 明朝
    • D. 清朝
  3. “不觉行经虎豹关”中的“虎豹关”象征什么?

    • A. 友好
    • B. 安全
    • C. 刺激与挑战
    • D. 平静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 比较陈兆仑的《南天门》和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两者都描绘了险峻的自然景观,但陈兆仑更注重历史和个人的反思,而王之涣则更多表现了壮阔的自然景象与豪情。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