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朱公庙》

时间: 2025-01-17 09:28:49

千篇奏牍漫多知,百战收功未出奇。

名下难居身可辱,郤将湖海换西施。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千篇奏牍漫多知,百战收功未出奇。名下难居身可辱,郤将湖海换西施。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感慨,虽然写了无数奏折,然而仍感到无所作为;经历了许多战斗,最终所获得的成就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虽然名声显赫,但身处其中却感到屈辱,不如把眼前的荣华富贵换成西施那样的美人,享受一份宁静和优雅。

注释:

  • 千篇奏牍:形容写了很多的奏折,奏折是古代官员上奏给皇帝的文书。
  • 百战收功:经历了许多战斗,所获得的功劳。
  • 名下难居:名声再大,也难以安心处于其中。
  • 身可辱:身处高位,却可能受到侮辱。
  • 郤将湖海:郤是古代的将领,这里暗指舍弃名利。
  • 西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象征着美的极致。

典故解析:

  • 西施:西施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传说她因美貌而被吴王夫差所宠爱,最终为了国家而自愿投身于敌国。诗中提到西施,强调了美的价值,暗示宁愿追求内心的宁静和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师道,字心甫,号白云,宋代文学家,以其诗文的清新脱俗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个人的情感和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和政治腐败的时期,士人对仕途无望的感慨在作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千篇奏牍”和“百战收功”两句,描绘了作者在仕途上的无奈和困惑。虽然身为官员,写下的奏折如同千篇,但却始终无法显现出个人的价值;经历了百战,所获的功劳却平平无奇,显示出对功名的淡然与对仕途的失望。在“名下难居身可辱”中,诗人深刻反思了名声与个人尊严之间的矛盾,尽管名声在外,内心却充满了屈辱感。在最后一句“郤将湖海换西施”,则是以西施的美丽象征理想的人生,暗示诗人宁愿放弃繁华的名利,去追求内心真正渴望的美好与宁静。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折射出在名利与自我价值之间的深刻思考,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千篇奏牍漫多知:写了很多奏折,却无一能引起真正的关注和理解。
  • 百战收功未出奇:经历无数战斗,所得到的成就也没有什么特别值得骄傲的。
  • 名下难居身可辱:名声在外,但身处其中却感到屈辱,无法享受应有的尊严。
  • 郤将湖海换西施:若能放弃荣华,追求心中理想之美,那才是更好的选择。

修辞手法:

  • 对比:名声与内心的真实感受形成鲜明的对比。
  • 象征:西施象征着理想的美好与宁静,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渴望。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士人的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传达出对名利的淡然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强调内心的宁静与真实自我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奏牍:象征着官场的繁琐与无奈。
  • 战斗:代表着人生的奋斗与拼搏。
  • 西施:象征着美好理想与内心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千篇奏牍”的意思是什么?

    • A. 写了很多奏折
    • B. 表达对名利的追求
    • C. 描述官场的繁忙
    • 答案:A
  2. “郤将湖海换西施”意指什么?

    • A. 换取名利
    • B. 追求内心的宁静与美好
    • C. 追逐权力
    • 答案:B
  3. 诗中提到的“西施”象征什么?

    • A. 战斗的胜利
    • B. 家国情怀
    • C. 理想与美好
    •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对现实的感慨与对理想的追求。
  • 李白的《将进酒》:对酒当歌,表现了对人生的豪放态度。

诗词对比:

  • 陈师道 vs. 杜甫:两位诗人在面对社会动荡时,皆写出了对生活的思考,但陈师道更侧重于个人感受,而杜甫则更关注社会现实的悲剧。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古诗词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