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如驶舟行疾,声喧万马归。
奔云随岸转,远树负天飞。
风足帆能饱,江宽浪亦威。
好山难注目,樯燕漫相依。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船行江上的壮丽景象。就像一只快速航行的小舟,船声如同万马奔腾的喧嚣。在船只疾行的同时,云彩也在岸边奔跑,远处的树木仿佛在天空中翱翔。船帆在强风的助推下鼓起,江面宽阔,波浪也显得威猛。面对美丽的山景,却难以细看,只有桅杆上的燕子悠闲地飞翔、徘徊。
注释:
- 驶舟:行驶的小船。
- 疾:迅速、急速。
- 声喧:声音响亮、喧闹。
- 奔云:快速移动的云彩。
- 负天飞:形容远处的树木高大,似乎在承载着天空。
- 樯燕:指桅杆上的燕子,象征自由自在。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具体的典故,但使用了许多自然景象与航行的比喻,展现了古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龚书宸,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见于史书,但他的诗作在清代文人中受到喜爱,风格多以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态为主题,重视情感与自然的结合。
创作背景:
《舟行》创作于诗人游历江河湖海之际,因而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描写和对旅途的感受,体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诗歌鉴赏:
《舟行》是一首表现江河自然景观的诗作,作者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船行江中时的急速感和周围的壮丽风光。开头两句“如驶舟行疾,声喧万马归”就直接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动感十足的场景。诗人用“万马归”形容船行的声音,极具夸张和对比的效果,使得小舟的航行显得格外生动。
接下来的“奔云随岸转,远树负天飞”,进一步扩展了诗的空间感,云与树的描写让人感觉到一种动态的美,不仅是静态的自然景观,更是一个生机勃勃的画面。尤其是“负天飞”的意象,给人一种树木高耸入云的感觉,渲染了自然的壮丽。
在“风足帆能饱,江宽浪亦威”中,诗人表现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感叹,强烈的风与宽阔的江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描绘出航行中的壮阔场面。最后两句“好山难注目,樯燕漫相依”则展现了一种对美好事物的遗憾,虽然山景美丽,但在快节奏的航行中却难以细看,反衬出一种无奈与惆怅。
整首诗流畅自然,意象丰富,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有对人生旅途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由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如驶舟行疾:形容船行得迅速,如同急速行驶的小船。
- 声喧万马归:声音像万马奔腾般喧闹,强调船行的急促。
- 奔云随岸转:云彩随着岸边的移动而转动,表现出动态的感觉。
- 远树负天飞:远处的树木高大,似乎在承载着天空,表现出自然的豪迈。
- 风足帆能饱:风力充足,船帆鼓起,显示出航行的顺利。
- 江宽浪亦威:江面宽广,波浪也显得威猛,描绘出水面的壮丽。
- 好山难注目:美丽的山景在快行的过程中难以细看。
- 樯燕漫相依:桅杆上的燕子悠闲地飞翔,象征自由自在的情景。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船行的声音比作万马奔腾,生动形象。
- 拟人:描绘云彩与树木的动态,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如“风足帆能饱,江宽浪亦威”,形成对称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对自由航行的向往以及在美丽中却难以细看事物的惆怅感,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舟:象征旅途与探索。
- 云:象征变化与自由。
- 树:象征坚韧与高远。
- 风:象征动力与助力。
- 山:象征美丽与静谧。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一幅动静结合、充满生机的自然画面,体现出诗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与热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如驶舟行疾”意指什么?
- A. 船行得很慢
- B. 船行得很快
- C. 船在停泊
-
“声喧万马归”中的“万马”主要用来形容什么?
- A. 船的声音
- B. 船的速度
- C. 江水的波浪
-
下列哪一句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
- A. 风足帆能饱
- B. 好山难注目
- C. 江宽浪亦威
答案:
- B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舟行》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在意境上有相似之处,都是描绘自然景观,表达对壮丽山河的赞美。然而,《登鹳雀楼》更多地体现了登高望远的胸怀,强调了视野的开阔,而《舟行》则更侧重于航行过程中的动态与感受,展现了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的艺术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