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赠陈嘉玉》
时间: 2025-01-19 19:49:55意思解释
念奴娇 赠陈嘉玉
原文展示:
万家水市,被垂杨映得酒旗都绿。细雨淋浪春欲暝,愁煞蒲帆六幅。烟里停桡,花间命屐,小叩幽人屋。素瓷凝雪,果然人淡如菊。君自生长钱塘,移家喜看,罨画纹铺縠。说在东风莺舌里,听惯乌丝一曲。词客生平,男儿意气,何必曾相熟。掀髯长啸,为君尽此醽醁。
白话文翻译:
在万家水乡,垂柳的影子把酒旗映得一片绿意。细雨滋润着春天的水面,愁苦的心情让人难以忍受,风帆在水面上显得无精打采。小船停在烟雾缭绕的水面,花丛间轻声敲响幽人的门。那洁白的瓷器如同凝结的雪,果然是那种淡雅如菊的人。你自幼生长在钱塘,移居之后喜爱欣赏那画舫的美丽图案。那些话在东风和莺啼里,听惯了那悠扬的曲调。作为词客,我的生平和男子气概,无需与你相识。我掀起胡须长啸,为你尽情地饮酒作诗。
注释:
- 水市:水乡,指有很多水道的地方。
- 垂杨:指垂柳,常用来描绘春天的情景。
- 蒲帆:指用蒲草做的船帆。
- 素瓷凝雪:形容瓷器洁白如雪。
- 罨画纹铺縠:罨画是指水面上画出的波纹,铺縠是指铺开来,形容美丽的景色。
- 乌丝一曲:乌丝指黑色的丝线,可能指音乐的旋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维崧(1626年-1682年),字书帆,号白山,晚号青云山人,江苏扬州人,清代词人,以豪放清丽的词风著称。他的作品常融入个人情感,表现出对自然、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清代,可能是在陈维崧与陈嘉玉相识后,表达对友人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感慨。诗中充满了对江南水乡的美丽描绘,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诗歌鉴赏:
《念奴娇 赠陈嘉玉》是一首描写江南水乡春景与友谊的词作。全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春天的水乡景象和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开篇以“万家水市,被垂杨映得酒旗都绿”描绘出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水乡图景,细雨轻洒,柳影摇曳,酒旗在春风中飘扬,景色美不胜收。接着通过“愁煞蒲帆六幅”,表现了诗人的忧伤与孤独,尽管外界美景如画,但内心的愁绪却难以消解。
在“君自生长钱塘,移家喜看,罨画纹铺縠”中,诗人表达了对朋友的赞美,承认其家乡的美丽和居住的快乐,似乎在诉说着对友人的羡慕与祝福。结尾的“掀髯长啸,为君尽此醽醁”更是将整首诗推向高潮,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真诚与豪情。整首词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对自然美的感悟,也有对友谊的珍视,体现了作者的深厚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万家水市,被垂杨映得酒旗都绿”:描绘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
- “细雨淋浪春欲暝,愁煞蒲帆六幅”:春雨细密,水面波动,诗人感到愁苦。
- “烟里停桡,花间命屐,小叩幽人屋”:描绘诗人访友的场景,充满生活气息。
- “素瓷凝雪,果然人淡如菊”:以瓷器比喻人的气质,表达对友人的赞美。
- “君自生长钱塘,移家喜看,罨画纹铺縠”:赞美友人的家乡和新居的美丽。
- “说在东风莺舌里,听惯乌丝一曲”:提到音乐,表现文化的交融。
- “词客生平,男儿意气,何必曾相熟”:强调情谊无关熟悉,表明豪情。
- “掀髯长啸,为君尽此醽醁”:表达对友的深厚情谊,愿意为其尽兴。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素瓷凝雪”形容人的清雅。
- 拟人:如“东风莺舌里”使自然更具生动性。
- 对仗:全诗结构工整,音韵和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江南水乡的美景和表达对友人的情谊,展现了诗人热爱生活的态度和对友谊的珍视,情感真挚而深厚。
意象分析:
- 水乡:象征着生机与活力,展现了江南的自然之美。
- 垂杨:春天的代表,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酒旗:象征着欢庆与友谊,体现了生活的乐趣。
- 素瓷:象征着高雅与纯净,表达人格的美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绘的水乡是哪个地方?
- A. 苏州
- B. 钱塘
- C. 南京
- D. 武汉
-
“素瓷凝雪”中的“素瓷”指的是什么?
- A. 玻璃
- B. 瓷器
- C. 银器
- D. 木器
-
诗人对友人的情感是:
- A. 冷淡
- B. 深厚
- C. 复杂
- D. 无所谓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
诗词对比:
- 比较《念奴娇 赠陈嘉玉》和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均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情感的追求,但前者更侧重于友谊的赞美,后者更关注个人情感的细腻。
参考资料:
- 《清代词人集》
- 《中国古典诗词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