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
时间: 2025-01-19 16:42:0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金缕曲
作者:梁启超
一例西风里。谁信汝此番行色,凄凉如此。
彻骨寒生孤枕梦,蓦地鹊桥波起。
也太觉一年容易。昨日洗车明日泪,
问人生哀乐谁能主。木叶落,君行矣。
谂君无限伤心事。料难忘密缝珍重,
寒衣曾寄。薄命儿郎更消得,
多少春魂秋气。只添我天涯滋味。
日日长亭折杨柳,送行人却恨归无计。
歌金缕,忘变徵。
白话文翻译
在这阵西风中,谁能相信你这次的行色如此凄凉?
彻骨的寒意让我在孤枕中做着梦,忽然间鹊桥的波浪涌起。
一年过得真快,昨天才洗去车上的尘土,明天就要流泪了。
问人生的悲欢离合,谁能主宰?
树叶纷纷落下,你又要离去。
想必你心中有无尽的伤感,难以忘怀那细密缝制的珍重,
寒衣也曾寄去。薄命的年轻人再怎么消磨,
又能承受多少春的魂魄和秋的气息?
只增添我在天涯的滋味。
日日在长亭折柳送行,送走行人却恨无法再归。
唱着金缕曲,却忘了变换音调。
注释
- 金缕曲:一种古老的曲调,常用于表达离别的情感。
- 凄凉:形容环境或心情的悲伤和冷清。
- 鹊桥:指牛郎织女相会的桥,比喻相聚的希望。
- 寒衣:指冬季的衣物,象征关心和思念。
- 薄命儿郎:指命运多舛的年轻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清末民初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他积极推动变法,倡导新思想和新文化,是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创作背景:本诗作于清末动荡时期,反映了社会变革带来的离别与伤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及对离愁的无奈。
诗歌鉴赏
《金缕曲》是一首典型的抒情诗,诗中充满了离愁别绪和对往事的追忆。开篇以“西风”引入,营造出一幅萧瑟的秋景,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诗人在孤枕中梦境与现实交错,恰似对往昔的追忆与现状的感慨,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
随着诗行的深入,诗人对人生的思考愈加深刻。他提问“问人生哀乐谁能主”,表现出对命运的无奈与对生命的思索。接着,诗人以“木叶落,君行矣”表达了对即将离去之人的深切关怀,进一步加深了诗中的情感层次,使人感受到浓厚的离别之情。
整首诗的情感在最后达到了高潮,诗人通过“日日长亭折杨柳”,将送别的场景与诗人的内心情感结合,展现了对离别的无奈与对未来的渴望。最后一句“歌金缕,忘变徵”则隐含着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未来的迷茫,深刻而耐人寻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例西风里”:引入背景,西风象征着秋天,带来凉意和离别的气息。
- “谁信汝此番行色,凄凉如此”:表现对离别者的惋惜,感叹其行色的凄凉。
- “彻骨寒生孤枕梦”:孤独的梦境伴随着深切的寒意,营造出一种孤独感。
- “蓦地鹊桥波起”:鹊桥象征团聚,波动则暗示离别的痛苦。
- “也太觉一年容易”:时间的流逝似乎很快,带来无尽的感慨。
- “昨日洗车明日泪”:昨日的快乐与明日的忧伤形成鲜明对比。
- “问人生哀乐谁能主”:对人生的思考与追问,表现出对命运的无奈。
- “木叶落,君行矣”:树叶的凋落象征着离别,表达对行人的关心。
- “谂君无限伤心事”:对离别者的思念,暗示其心中的忧伤。
- “料难忘密缝珍重”:暗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难忘。
- “寒衣曾寄”:表达对离别者的关心与思念。
- “薄命儿郎更消得”:对年轻人命运的感慨,生命短暂。
- “多少春魂秋气”:体现了对生命流转的感伤。
- “只添我天涯滋味”:离别的滋味更添了人生的苦涩。
- “日日长亭折杨柳”:折柳送别的场景,增添了离别的情感。
- “送行人却恨归无计”:对离去者的惋惜与无法挽留的无奈。
- “歌金缕,忘变徵”:对美好往事的怀念与对未来的迷茫。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木叶落”比喻离别的伤感。
- 拟人:如“鹊桥波起”,让自然现象具有人情味。
- 对仗:如“寒衣曾寄,薄命儿郎”,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离别与思念的主题,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命运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风:象征秋天的凉意与离别。
- 鹊桥:象征团聚与希望。
- 寒衣:象征关怀与思念。
- 木叶:象征生命的流逝与离别。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西风”主要象征什么?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
“昨日洗车,明日泪”中的“泪”指代什么?
A. 快乐 B. 哀伤 C. 愤怒 D. 平静 -
整首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什么?
A. 喜悦 B. 离愁 C. 平淡 D. 兴奋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月夜忆舍弟》与《金缕曲》均表达了离别与思念的情感,但前者更加侧重于兄弟情,后者则更为细腻地刻画了离别的伤感与无奈。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梁启超诗文集》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现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