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踏阁攀林兴未休,
茫茫吴越此登楼。
微云卷雨来京口,
落日回光见泰州。
城郭对分南北限,
江山合抱古今流。
仲谋往事无人问,
铁瓮笳声起暮愁。
白话文翻译:
我踏上楼阁,攀登树林,兴致未减,
在这茫茫的吴越之间我登上高楼。
细微的云卷起了雨水,京口的景象映入眼帘,
落日的余晖映照着泰州的地平线。
城郭将南北两地分隔,
江山绵延,古今交替流转。
关于仲谋(诸葛亮)的往事无人问津,
只有铁瓮笳声响起,伴随着傍晚的愁绪。
注释:
- 踏阁:踏上楼阁,登高望远的意思。
- 攀林:攀登树林,指在自然中游玩。
- 兴未休:兴致依然未减。
- 微云卷雨:细雨伴随着云,表现天气变化。
- 京口:指长江的一个重要渡口,位于今天的镇江。
- 落日回光:落日的余晖,形容夕阳的美丽。
- 仲谋:指的是历史上的诸葛亮,字孔明,号仲谋。
- 铁瓮:一种乐器,笳声是指笳的声音,表现了乐曲的哀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蟠,清代诗人,生活在政治动荡和社会变迁的时代。他以山水田园诗著称,常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个人情感和对历史的感慨。
创作背景:
《北固楼》创作于清代,诗中描绘了北固楼的壮丽景色,通过对吴越地区的描写,体现了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思考及对过往人物的追忆。
诗歌鉴赏:
《北固楼》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与历史感慨相结合的诗作。诗人通过登楼眺望,感受到吴越的辽阔与历史的悠久,表达了对过往英雄人物的思考与惋惜。首联“踏阁攀林兴未休”,开篇便把读者带入一个高远的视野,表现出诗人满怀兴致的游览心情。接下来的“微云卷雨来京口,落日回光见泰州”则通过描绘天气的变化与自然景色的美丽,展现了诗人细腻的观察力与丰富的情感。
后半部分转向历史的沉思,“仲谋往事无人问”,以诸葛亮的往事引出对历史的思考,表现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对历史遗忘的惋惜。最后一句“铁瓮笳声起暮愁”则用乐器的声音来象征愁绪,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美好景色的享受,又有对历史流逝的感慨。
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抒发了诗人对于历史、人生的深刻思考,既有对风景的赞美,也有对过往的追忆,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和丰富的情感层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踏阁攀林兴未休:诗人登上楼阁,攀登树林,心情愉悦。
- 茫茫吴越此登楼:在茫茫的吴越大地上,诗人站在高楼之上。
- 微云卷雨来京口:细微的云彩带来了雨水,景色引人入胜。
- 落日回光见泰州:夕阳的余辉照耀着泰州的远方。
- 城郭对分南北限:城市和乡村将南北两地分开,形成自然的界限。
- 江山合抱古今流:江山环抱,历史与现代交汇流淌。
- 仲谋往事无人问:关于诸葛亮的历史往事,已无人问津。
- 铁瓮笳声起暮愁:笳声响起,伴随着傍晚的愁绪。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城市与江山比作分隔的界限,表现出历史的流转。
- 对仗:如“城郭对分南北限,江山合抱古今流”,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拟人:如“微云卷雨”,赋予自然景象以人的动作,增加了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北固楼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追思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体现了个人情感与历史背景的深厚联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阁楼:象征着高远的理想与追求。
- 云雨:象征着自然变化与人生的无常。
- 落日: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终结。
- 笳声:象征着对过往的哀愁与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踏阁攀林兴未休”中的“阁”指什么?
- A. 楼阁
- B. 山
- C. 河流
-
“仲谋往事无人问”中的“仲谋”指的是谁?
- A. 刘备
- B. 诸葛亮
- C. 曹操
-
诗中描绘的景色主要是在什么地方?
- A. 长江
- B. 吴越
- C. 北固楼
答案:
- A. 楼阁
- B. 诸葛亮
- B. 吴越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 《登高》(杜甫):同样描绘登高望远的景象,但更侧重于人生的苦难与乡愁。
- 《登鹳雀楼》(王之涣):以更为简练的语言展示了壮丽的自然风光,情感上更为豪迈。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全唐诗》
- 《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