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歌四首 其四》
时间: 2025-01-19 19:47:3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行歌四首 其四
作者: 周文璞 〔宋代〕
先秦古书世已稀,国风雅颂声又微。
彼美人兮在天路,马蜷局兮将安归。
古人所怀已汩汩,今人所怀又忽忽。
我亦东西南北人,相逢且尽杯中物。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古代文化的怀念与当今现实的思考。先秦时期的古书已经变得稀少,国风和雅颂的歌声也渐渐微弱。那位美人在天路上,马儿蜷缩在一起,准备归家。古人所怀念的情感如同细流不断,而今人所怀的情愫却又显得无常。我也是东西南北的旅人,偶遇之时,尽情饮酒欢庆。
注释:
- 先秦:指中国历史上先秦时期,主要包括夏、商、周三个朝代,文化上有着深厚的积淀。
- 国风雅颂:是《诗经》中的三类诗歌,国风多为民间歌谣,雅颂则为宫廷音乐,代表了古代的文化传统。
- 彼美人兮:指理想中的美人,可能象征着理想和追求。
- 马蜷局:马蜷缩在一起,形象地描绘出即将归家的情景。
- 汩汩:形容水流的声音,象征古人情感的流淌。
- 忽忽:形容迅速而又无常的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文璞,宋代诗人,活跃于南宋时期,作品多以抒情见长,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他的诗风简练、清新,常常融入个人的体验与感悟。
创作背景:
《行歌四首》是周文璞在游历过程中所作,诗中对古代文化的追思与对当代生活的反思,反映了他对历史的敬畏和对现实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对古代文化的怀念与对现代生活的深思。诗开头提到“先秦古书世已稀”,显示了对古代文学的珍视,同时也暗含对文化传承的感叹。接着,诗人用“彼美人兮在天路”描绘了一个理想化的形象,仿佛在呼唤一种美好的情感与理想,然而随之而来的“马蜷局兮将安归”则暗示着归家的渴望,生活的归属感和现实的无奈。
在古人与今人情感的对比中,诗人用“汩汩”和“忽忽”展现了情感的流动与变化。古人的情怀如涓涓细流,而今人的情感却显得浮躁而不稳定,这种对比不仅反映了时代的变迁,也唤起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怀念。最后,诗人以“我亦东西南北人,相逢且尽杯中物”总结,表达了对人生旅途的感悟,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相逢与欢庆,尽管生活中充满了不确定性,但在相逢的瞬间,我们可以共同享受当下的快乐。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先秦古书世已稀:古代经典文献在当今社会变得稀少,反映出文化的衰退。
- 国风雅颂声又微:古代诗歌的影响力和传播逐渐减弱,显示出文化传承的困境。
- 彼美人兮在天路:理想中的美丽事物似乎在遥远的天际,暗示着对美好的渴望。
- 马蜷局兮将安归:马儿蜷缩,暗示着归家的宁静与温暖。
- 古人所怀已汩汩:古人的情感如涓涓细流,表现出情感的细腻与持久。
- 今人所怀又忽忽:现代人的情感浮躁而不稳定,反映出对传统情感的缺失。
- 我亦东西南北人:表达了自己作为游子对生活的感知与归属。
- 相逢且尽杯中物: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遇与共享美好时光,尽情享受当下的欢乐。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古书”代表文化的积淀,“美人”象征理想。
- 拟人:将“马蜷局”赋予情感,增强画面感。
- 对仗:如“东西南北人”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古今情感的对比,反映出对传统文化的追思与对现代生活的反思,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相遇与共享的快乐,表达了对人生旅途的独特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古书:象征传统知识与文化。
- 美人:理想与追求的象征。
- 马蜷局:归属与宁静的象征。
- 杯中物:友情与欢庆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先秦古书”主要指什么?
- A. 现代文学
- B. 古代经典文献
- C. 外国文学
-
“马蜷局”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归家
- B. 奔波
- C. 战争
-
诗人通过“我亦东西南北人”想表达什么?
- A. 旅行的孤独
- B. 对生活的感慨
- C. 对故乡的思念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 《登高》王之涣: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色,反映人生哲理。
诗词对比:
- 周文璞与李白的作品都表现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但周文璞更注重文化的反思,而李白则更多表现个人情感的豪放。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包含周文璞的诗作及其背景。
- 《古典诗词鉴赏》:对古代诗词的分析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