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诸子》

时间: 2025-01-06 04:18:39

老去惟堪一味闲,坐令诸子了生绿。

般柴运水皆行道,挟策读书那废田。

兄弟躬耕真尽力,乡邻不惯枉称贤。

裕人约己吾家世,到此相承累百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老去惟堪一味闲,坐令诸子了生绿。
般柴运水皆行道,挟策读书那废田。
兄弟躬耕真尽力,乡邻不惯枉称贤。
裕人约己吾家世,到此相承累百年。

白话文翻译:

年纪渐老只适合悠闲度日,坐在这里让孩子们了解生死的道理。
挑柴运水都是修身行道,拿着书卷读书又何必耕田。
兄弟们辛勤耕作是真心付出,乡里的人不习惯夸赞贤良的人。
富裕人家约束自己,我们家世代相承,已过了百年。

注释:

  • 老去:年纪渐长。
  • 惟堪:只适合。
  • 一味闲:一种闲适的生活状态。
  • 诸子:指自己的孩子们。
  • 了生绿:了解生死的道理。
  • 般柴运水:挑柴和挑水,指日常的劳作。
  • 挟策:手持书卷。
  • 乡邻:乡里的人。
  • 裕人:富裕的人。
  • 约己:约束自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老泉,宋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是苏轼的弟弟。苏辙才华横溢,擅长诗词、散文和议论,著有《苏轼文集》。他在政治上曾担任多种职务,参与了许多重要的政治活动。

创作背景:

《示诸子》写于苏辙晚年,反映了他对家庭教育和人生哲理的思考。文章意在传达对后代的期望和教诲,希望他们能理解生活的真谛,明白勤劳和智慧的重要性。

诗歌鉴赏:

《示诸子》通过平和的语调表达了诗人对晚年生活的感悟与对后代的教诲。诗中,苏辙以自己老去后的生活状态为引子,传达了一种老当益壮的闲适感。他认为,年纪大了只适合闲适地生活,更多的是让孩子们领悟人生的真谛。诗中提到的“般柴运水”代表着日常生活的艰辛,而“挟策读书”则显示出他对知识的重视,暗示着读书并不意味着放弃劳动,二者可以并存。

接着,诗人借兄弟们的努力耕作,强调了勤劳的美德和对家族的责任感。尽管乡邻对贤良之人不太认可,但诗人依然希望子孙能够传承家族的优良传统,坚守自己的信念。最后,他提到“裕人约己吾家世”,表达了对家庭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坚守,强调了家族传承的重要性。

整首诗情感真挚,字句简练,展现了诗人对教育、家庭和社会责任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老去惟堪一味闲:随着年纪的增长,老了就适合一种悠闲的生活。
  • 坐令诸子了生绿:坐下来让孩子们理解生死的道理,传授人生哲学。
  • 般柴运水皆行道:挑柴和挑水都是修身行道的过程,体现了生活的真实和勤劳。
  • 挟策读书那废田:手持书卷读书,哪有空闲去耕田?这表达了对知识的重视。
  • 兄弟躬耕真尽力:兄弟们努力耕作,付出的是真心。
  • 乡邻不惯枉称贤:乡里的人习惯于不真实地称赞贤良之人。
  • 裕人约己吾家世:富裕人家要求约束自己,表现出对家族的责任。
  • 到此相承累百年:我们的家族已经传承了百年,强调了家族的延续。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般柴运水”与“挟策读书”,形成了和谐的音韵美。
  • 比喻:将日常劳作比作修身行道,体现了生活的哲理。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教育的重视、对家庭传承的看重,以及对勤劳生活的赞美,强调了在悠闲中追求智慧与道德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内心的平和。
  • 书卷:象征知识和文化,代表着对智慧的追求。
  • 柴水:象征着日常生活的辛劳,体现了勤劳的美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般柴运水”主要指什么?

    • A. 读书
    • B. 劳作
    • C. 闲适
  2. 诗人希望孩子们理解什么?

    • A. 生死之道
    • B. 财富的积累
    • C. 社交的重要性
  3. 苏辙的兄弟们在做什么?

    • A. 学习
    • B. 耕作
    • C. 旅行

答案:

  1. B. 劳作
  2. A. 生死之道
  3. B. 耕作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同样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家庭价值观的重视。
  •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关于家国情怀和个人理想的抒发。

诗词对比:

  • 苏辙与苏轼的作品对比:苏轼的作品往往更加豪放,而苏辙则偏向于内敛与沉思,反映出不同的性格和生活态度。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收录了苏辙及其他宋代诗人的多首作品,适合深入了解宋代文学。
  • 《中国古代文学史》:提供了对古代文学的全面分析与解读,适合学习和研究。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示诸子》这首诗的内涵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