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跸山》

时间: 2025-01-19 13:46:16

万马簇龙旗,征辽此驻师。

军中破阵乐,塞上纪功碑。

兵力雄于昔,山名起自兹。

天威犹想见,弩火克城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万马簇龙旗,征辽此驻师。
军中破阵乐,塞上纪功碑。
兵力雄于昔,山名起自兹。
天威犹想见,弩火克城时。

白话文翻译:

万马奔腾,聚集在龙旗周围,正在辽东征战的军队驻扎在这里。
军中奏乐庆祝破敌,边塞立下了功勋碑。
如今的兵力比往昔更为强大,山的名字也源于此。
天子的威严仍在想象中,弩箭射中城墙的那一刻。

注释:

字词注释:

  1. 万马簇龙旗:形容军队众多,龙旗为军旗,象征威风。
  2. 征辽:指征讨辽国,表明军队的目的地。
  3. 驻师:驻扎军队,表示暂时停留。
  4. 破阵乐:破敌阵后,军中庆祝的乐曲。
  5. 纪功碑:立碑以纪念功勋,记录战斗的成就。
  6. 天威:天子的威严,表现统治者的威势。
  7. 弩火:弩箭发射,象征战争的激烈。

典故解析:

“万马簇龙旗”出自古代对军队气势的描写,通常用以表现大军出征的壮观场面。“纪功碑”则是历史上常见的军事功勋记录,许多朝代都会在战役后立碑纪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柘,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多反映了清代的军事活动与壮志豪情,风格豪放,擅长描绘战场场景。

创作背景:

《驻跸山》是在清代征讨辽东期间创作,表达了军队的壮志与自豪感,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历史背景与国家的军事活动。

诗歌鉴赏:

《驻跸山》是一首气势磅礴的古诗,诗中通过对军队驻扎景象的描绘,展现了强大的军事力量和国家的威严。开篇的“万马簇龙旗”描绘了数不清的战马在军旗下汇聚,气氛热烈,象征着征战的决心与士气的高昂。接着“军中破阵乐”展示了军队胜利后的欢庆,传达出一种胜利的喜悦与自豪。

诗的后半段,提到“兵力雄于昔”,不仅反映出当时的军力强盛,也暗示了这个地方的历史积淀,山名的由来寓意着此战役的重要性和影响力。而“天威犹想见,弩火克城时”则回顾了往昔战斗的辉煌,表现出对未来征战的期冀与对过往英雄事迹的缅怀。整首诗气势恢宏,既有对历史的凝视,也有对未来的展望,体现了诗人对国家与民族的深厚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万马簇龙旗:描写军队气势如虹,士兵们精神抖擞。
  2. 征辽此驻师:明确了诗歌的时间与地点,强调驻扎的目的。
  3. 军中破阵乐:庆祝胜利的音乐,增添了喜庆的氛围。
  4. 塞上纪功碑:强调了军事功勋的重要性,纪念胜利的意义。
  5. 兵力雄于昔:对比过去,表达了自信与骄傲。
  6. 山名起自兹:强调这场战争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7. 天威犹想见,弩火克城时:回顾辉煌的战斗时刻,展现出对英雄气概的向往。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万马簇龙旗,征辽此驻师”,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比喻:将军队比作马,形象生动,体现出战斗的壮烈。
  • 夸张:用“万马”来形容士兵的众多,表现出气势。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表现军队的壮志豪情与国家的荣耀,强调了军事力量的重要性和历史的延续,寄托了诗人对国家兴旺发达的期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万马:象征强大的军队,士气高昂。
  2. 龙旗:代表国家的威严与权力。
  3. 破阵乐:象征胜利与庆祝。
  4. 纪功碑:记录历史,传承英勇精神。
  5. 弩火:表现战争的激烈和残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万马簇龙旗”中的“龙旗”象征什么?

    • A. 军队的精神
    • B. 国家权力的象征
    • C. 战斗的胜利
    • D. 军队的数量
    • 答案:B
  2. 诗中提到的“纪功碑”有什么意义?

    • A. 记录功勋
    • B. 立碑纪念
    • C. 二者皆是
    • D. 无意义
    • 答案:C
  3.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对历史的怀念
    • B. 对未来的希望
    • C. 军事力量的自豪
    • D. 以上皆是
    • 答案: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出塞》 王昌龄:同样描写了边塞的军事情景。
  • 《早发白帝城》 李白:表现了旅途中的豪情与壮志。

诗词对比:

《出塞》和《驻跸山》同样描绘了战争与军事的主题,但《出塞》更注重个人情感与壮志的发泄,而《驻跸山》则更侧重于集体荣誉与国家的强大。从表现手法上看,两者都运用了丰富的修辞,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1. 《清代诗人王柘研究》
  2. 《古代军事文化与诗歌》
  3.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