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和梅树君芦花原韵 其一》
时间: 2025-01-19 18:06:2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隔岸分明积雪铺,伊人宛在望中孤。
西风八月正萧瑟,渔火一星时有无。
野色暗随烟共暝,秋痕淡到笔难图。
雁声远向平沙起,寒梦苍茫落五湖。
白话文翻译:
隔着河岸,清晰可见的是铺满积雪的景象,那人儿仿佛依然孤独地在远处望着我。八月的西风萧瑟,渔火偶尔闪现,时隐时现。野外的景色随着烟雾逐渐暗淡,秋天的痕迹淡淡地呈现,笔墨难以描绘。远处的雁鸣声在平沙上响起,寒冷的梦境在苍茫的湖面上落下。
注释:
- 隔岸:指隔着水岸。
- 伊人:指那位女子,含有思念之情。
- 西风:指秋季的西风,象征萧瑟的气候。
- 渔火:指渔民夜间捕鱼时点燃的灯火,常用于描绘孤独的意境。
- 野色:指野外的景色。
- 秋痕:秋天留下的痕迹。
- 雁声:指大雁的鸣叫,常用来表现思乡之情。
- 寒梦:指寒冷的梦境,暗示着对温暖的追忆。
典故解析:
该诗没有直接引用具体的典故,但整首诗营造了一种秋冬交替时节的孤独与思念的情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柘(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秋天,正值八月,正是凉风习习、万物凋零的时节,作者通过对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远人或逝去时光的思念之情。
诗歌鉴赏:
王柘的《追和梅树君芦花原韵 其一》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天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全诗开篇以“隔岸分明积雪铺”引入,构建了一个冰冷的自然背景,给人以清冷孤寂之感。接着“伊人宛在望中孤”,通过对远方女子的描写,突显出诗人对情感的渴望与思念。随后,诗人描绘了萧瑟的西风与闪烁的渔火,渔火的朦胧与孤独感相得益彰,令人感受到一种深沉的孤寂。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野色暗随烟共暝”与“秋痕淡到笔难图”,反映出秋天的萧瑟与无奈。最后一句“寒梦苍茫落五湖”,将对自然的描绘与内心的情感相结合,展现了一种苍茫的情绪,令人沉思。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细腻,展现了王柘作为诗人的独特风格。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隔岸分明积雪铺:隔着河岸,清晰可见的白雪覆盖大地,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
- 伊人宛在望中孤:那位女子仿佛依然在远方,孤独的身影令人思念。
- 西风八月正萧瑟:八月的西风带来萧瑟之感,暗示着秋天的来临。
- 渔火一星时有无:夜晚渔民的灯火闪烁不定,增添了诗的孤寂感。
- 野色暗随烟共暝:野外的景色随着烟雾逐渐暗淡,夜晚的降临。
- 秋痕淡到笔难图:秋天的痕迹微弱,难以用笔描绘出其细腻之处。
- 雁声远向平沙起:远处传来的雁鸣声,令人感受到秋天的气息。
- 寒梦苍茫落五湖:寒冷的梦境在辽阔的湖面上显现,暗示着对逝去时光的无奈。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伊人宛在望中孤”,将思念的人比作孤独的影子。
- 拟人:如“西风八月正萧瑟”,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如“渔火一星时有无”,构成对称的意象,增强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远人和逝去时光的思念之情,体现了孤独与对美好过往的怀念。
意象分析:
- 积雪:象征着寒冷和孤独,传达出凄清的冬日情景。
- 伊人:代表思念之人,体现了对美好情感的向往。
- 西风:象征秋天的到来,暗示着时光的流逝。
- 渔火:象征孤独与寂寞,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 雁声:常用来表现思乡之情,传达了对远方的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伊人”指的是: A. 远方的女子
B. 诗人自己
C. 自然景象 -
“西风八月正萧瑟”中的“西风”象征: A. 春天的气息
B. 秋天的来临
C. 夏季的炎热 -
诗中“渔火一星时有无”指的是: A. 渔火的闪烁不定
B. 渔民的捕鱼情况
C. 夜晚的星空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津怀古》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王柘的《追和梅树君芦花原韵 其一》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均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和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然而王柘的作品更侧重于孤独的情感,而杜甫则更加突出对亲情的渴望。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王柘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