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州周寺丞泳夷亭》

时间: 2025-01-01 17:55:26

行过庐山不得上,湓江城边一惆怅。

羡君山下有夷亭,千岩万壑长相向。

山中李生好读书,出山作郡山前居。

手开平湖浸山脚,未肯即与庐山疏。

道州一去应嫌远,千里思山梦中见。

青山长见恐君嫌,要须罢郡归来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江州周寺丞泳夷亭
作者: 苏辙

行过庐山不得上,
湓江城边一惆怅。
羡君山下有夷亭,
千岩万壑长相向。

山中李生好读书,
出山作郡山前居。
手开平湖浸山脚,
未肯即与庐山疏。

道州一去应嫌远,
千里思山梦中见。
青山长见恐君嫌,
要须罢郡归来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庐山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思念。诗人行走至庐山,却无法登上山顶,心中不免感到惆怅。诗人羡慕朋友在山下的夷亭,仿佛与千山万壑相对。山中有位李生热爱读书,出山后在郡城居住,手中打开平湖与山脚交融,似乎与庐山并不相疏远。诗人想到自己一去道州,恐怕会觉得路途遥远,千里之外的思念在梦中常常浮现。青山常在,但见到朋友却害怕他会嫌弃自己,唯有归去才能再见。


注释:

  • 庐山:著名的山脉,位于江西省,以其壮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文化底蕴闻名。
  • 湓江:指的是湓水流入长江的地方,位于今湖北省。
  • 夷亭:位于君山下,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常被文人墨客所吟咏。
  • 李生:指的是诗中的一个读书人,象征着隐逸和学问。
  • 道州:指的是道州郡,位于今湖南省,诗人想到远方的路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辙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与其兄苏轼齐名。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擅长以自然景物传达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苏辙的游历过程中,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思念,反映了当时士人的生活情趣和思考。


诗歌鉴赏:

《江州周寺丞泳夷亭》是一首充满情感的山水诗。诗人通过描绘山水景色,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自己内心的惆怅。诗的开篇便点明了庐山的高远和不可攀登,带有一种无奈感。接着,诗人将目光投向朋友所在的夷亭,表达了对那种闲适生活的羡慕。

在描写李生的生活时,诗人通过“手开平湖浸山脚”的生动描绘,展示了李生的学问和隐逸生活的理想状态,这种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自己身处的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整首诗更具层次感。

最后,诗人对友人的思念通过“千里思山梦中见”以及“青山长见恐君嫌”的句子得以升华,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重聚的渴望。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苏辙作为一位文人的情怀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行过庐山不得上:表达了对庐山的无奈向往,虽经过却无法登顶。
  2. 湓江城边一惆怅:在湓江城边感到惆怅,暗示内心的失落。
  3. 羡君山下有夷亭:羡慕朋友在山下的悠然自得。
  4. 千岩万壑长相向:山的壮丽景色与朋友的情谊交相辉映。
  5. 山中李生好读书:提到一个热爱读书的朋友,展现隐士的生活。
  6. 出山作郡山前居:李生出山后在郡城生活,体现世俗与隐逸的对比。
  7. 手开平湖浸山脚:生动描绘李生在湖边的闲适生活。
  8. 未肯即与庐山疏:虽身处平湖,但心中依然与庐山相连。
  9. 道州一去应嫌远:想到离开的道路,感到远离的惆怅。
  10. 千里思山梦中见:思念之情在梦中常常相见,表明思念的深切。
  11. 青山长见恐君嫌:担心青山常在,却不能与朋友相聚。
  12. 要须罢郡归来看:希望能回归故地,与朋友重聚。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如“手开平湖浸山脚”,用生动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内心对理想生活的憧憬。

主题思想:整首诗在抒发对自然的热爱之余,更强调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归属感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庐山:象征着高远,代表理想和追求。
  • 夷亭:象征着闲适和安宁的生活,寓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李生:代表理想的隐士,体现读书和知识的价值。
  • 平湖:象征着宁静与和谐的生活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夷亭”位于哪个山下?
    A. 庐山
    B. 君山
    C. 泰山

  2. 诗人对李生的生活态度是怎样的?
    A. 嫉妒
    B. 羡慕
    C. 无所谓

  3. 诗人感到惆怅的原因是什么?
    A. 不能登上庐山
    B. 失去朋友
    C. 路途遥远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山水,表达隐逸生活。
  • 李白《庐山谣》:同样以庐山为背景,抒发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对比

  • 苏轼《题西林壁》:两首诗同样关注山水,但苏轼更强调人生哲理,而苏辙则更直白地表达情感。

参考资料:

  • 《苏辙诗文选》
  • 《宋代文学史》
  • 《山水诗的艺术与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