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迟田舍杂诗九首》

时间: 2025-01-01 18:12:30

老佛同一源,出山便异流。

少小本好道,意在三神洲。

子房见黄石,愿封小国留。

终老预人事,断谷为吕忧。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老佛同一源,出山便异流。
少小本好道,意在三神洲。
子房见黄石,愿封小国留。
终老预人事,断谷为吕忧。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道理的追求与个人志向的追溯。诗人借用“老佛”和“黄石”的典故,说明人们虽同源,却各自走上不同的道路。年轻时,我便热爱道理,心中向往三神洲(即道教的理想境界)。子房(指张良)见到黄石公,愿意被封为小国的君主,然而最终却选择了参与人事,心中却为吕氏的断谷之事而忧虑。

注释:

字词注释:

  • 老佛:指的是神道的源头,古代道教理念的象征。
  • 三神洲:道教中理想的仙境,是追求长生不老之地。
  • 子房:指的是历史人物张良,汉初的谋士。
  • 黄石:指的是黄石公,传说中的道教人物,以传授道理而著称。
  • 断谷:指的是吕氏家族的事务,暗示权力斗争的忧虑。

典故解析:

  • 本诗提到了“黄石公”和“张良”的故事,黄石公是道教的象征人物,张良则是历史上著名的谋士,二者的结合暗示了道理与政治的关系,以及个人志向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晦庵,宋代著名的诗人、文学家。他是苏轼的弟弟,具有深厚的文学造诣,尤其擅长诗词和散文,作品风格清新脱俗,深受后人喜爱。

创作背景: 苏辙创作这首诗是在其个人追求与时代背景交织的过程中,表达了对道理的追寻以及对现实生活中权力与理想冲突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老佛、黄石、公等典故,构建了一个关于理想与现实冲突的主题。诗人以“老佛同一源”开篇,不仅指出了道理的统一性,也隐含了后续个体选择的多样性。接着通过“少小本好道”的自省,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与向往。特别是提到“子房见黄石”,引出历史人物张良与黄石公的关系,暗示了追求理想与参与权力游戏之间的矛盾。最后一句“终老预人事,断谷为吕忧”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思考,既有对理想的执着,又不免对现实的忧虑。这种对理想与现实、追求与选择的深刻思考,使得整首诗既有历史厚重感,又充满哲理的深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老佛同一源:强调道理的统一性。
  • 出山便异流:人们因选择不同而走向各自的道路。
  • 少小本好道:年少时对道理的热爱与追求。
  • 意在三神洲:向往理想的道教境地。
  • 子房见黄石:提及张良与黄石公的故事。
  • 愿封小国留:张良希望得到小国的封赏。
  • 终老预人事:最终参与到人事中。
  • 断谷为吕忧:对吕氏权力斗争的担忧。

修辞手法:

  • 比喻:使用“黄石”作为人生选择的隐喻。
  • 对仗:整首诗句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表现出诗人在追求道理的同时,面对权力时的无奈与忧虑。这种复杂的情感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老佛:象征理想与永恒的道理。
  • 三神洲:象征追求的理想境地。
  • 黄石:象征理想与现实的选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子房”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 A. 孟子
    • B. 张良
    • C. 诸葛亮
    • D. 李白
  2. “三神洲”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权力
    • B. 理想境地
    • C. 现实生活
    • D. 战争
  3. 诗人在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 A. 忧虑与无奈
    • B. 喜悦与满足
    • C. 愤怒与悲伤
    • D. 安宁与平静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登高》

诗词对比:

  • 苏辙与苏轼的作品在风格上有相似之处,但苏轼的作品常表现出更为豪放的情感,而苏辙则更倾向于思考与哲理的探讨。可以对比《赤壁赋》和《和迟田舍杂诗九首》,分析两者在意象、情感表达上的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选》
  • 《苏辙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这些书籍可以提供更深入的理解与背景知识,帮助读者更好地欣赏苏辙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