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瞻见许骊山澄泥砚》
时间: 2025-01-01 18:25:3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长安新砚石同坚,不待书求遂许颁。
岂必魏人胜近世,强推铜雀没骊山。
寒煤舒卷开云叶,清露沾流发涕潸。
早与封题寄书案,报君湘竹笔身斑。
白话文翻译:
长安的新砚石同样坚硬,不必等到书法家来要求,因为它自会得到认可。难道魏国的名家就一定胜过近代的书法家吗?我强行推崇的铜雀台却埋没在骊山之下。寒煤的笔锋舒展如云叶,清露润泽如泪流般湿润。早已将题字寄托于书案上,特意告诉你,湘竹制成的笔身上已出现斑点。
注释:
- 新砚石:指新制作的砚台,砚石是一种重要的书法工具。
- 魏人:指汉魏时期的书法家,提及他们的名气和影响力。
- 铜雀:铜雀台是三国时期的建筑,象征着历史和文化。
- 寒煤:指用寒煤制作的笔,形容其笔触细腻。
- 湘竹:指湘江地区的竹子,常用来制作笔。
典故解析:
- 魏人:指魏晋南北朝时期著名书法家,如王羲之、王献之等,代表传统书法的巅峰。
- 铜雀台:历史上著名的建筑,象征着历史的沉淀与文化的传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1112),字子瞻,号晦庵,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弟弟。其诗词作品多描写生活中的哲理与情感,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苏辙在骊山游览时,表达了对书法和文化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传统与现代的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深刻地反映了苏辙对书法艺术的理解与追求。诗中,苏辙以新砚石为引子,表达对书法工具的推崇,认为真正的艺术不需要外界的认可,而是自然而然的结果。通过对“魏人”的提及,诗人不仅在赞美古代书法家,也在质疑当代书法的地位和价值,表现出一种对于传统文化的敬仰与思考。
诗中所提到的“寒煤”和“清露”,则通过细腻的意象描绘出书写时的情感流露,显示出书法不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最后,通过对湘竹笔的描写,苏辙将对书法的热爱与个人情感结合,形成一种深厚的文化认同感。
诗词解析:
- 长安新砚石同坚:强调新砚石与长安名砚的坚硬程度,象征着书法艺术的坚韧与不变。
- 不待书求遂许颁:表达对书法工具的自信与期待,暗示真正的艺术家不需要外力的肯定。
- 岂必魏人胜近世:提出对于古今书法的比较,质疑古代名家的绝对性。
- 寒煤舒卷开云叶:通过比喻,将笔的笔触比作自然景象,展现出书法的灵动性。
- 清露沾流发涕潸:描绘写字时流露出的情感,强化书法的情感层面。
- 早与封题寄书案:表示对书法的执着与寄托。
- 报君湘竹笔身斑:寄予好友,对彼此情感的回应与分享。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笔触比作云叶,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感。
- 对仗:如“寒煤舒卷”和“清露沾流”,形成对称的音韵美。
- 拟人:通过情感的描绘,使得书写的过程充满生命力。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对古代书法家成就的尊重,以及对当代艺术发展的思考和期待。通过对工具与技艺的讨论,传达了诗人对文化传承与艺术创造的深入理解与感悟。
意象分析:
- 新砚石:象征着新的书法艺术和工具。
- 寒煤:象征书法的细腻与深邃。
- 清露:寓意书法创作中的情感流露。
- 湘竹:代表传统文化中的自然元素和书法精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长安新砚石同坚”中的“坚”指的是什么?
- A. 坚硬
- B. 坚持
- C. 坚定
-
苏辙提到的“魏人”主要指的是哪个时期的书法家?
- A. 唐代
- B. 汉魏
- C. 宋代
-
“寒煤舒卷开云叶”这句中的“寒煤”指的是?
- A. 一种墨水
- B. 一种笔
- C. 一种纸张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 杜甫的《秋兴八首》
诗词对比:
- 苏轼的《前赤壁赋》与苏辙的这首诗都表现出对自然和艺术的思考,但苏轼更侧重于哲理的探讨,而苏辙则更关注于书法的技艺与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书法史》
- 《诗词解析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