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心动·碧藓封枝》
时间: 2025-01-17 08:32:5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花心动·碧藓封枝
高观国 〔宋代〕
碧藓封枝,点寒英疏疏玉清冰洁。
梦忆旧家,春与新恩,曾映寿阳妆额。
绿裙青袂南邻伴,应怪我精神都别。
恨衰晚春风意思,顿成羞怯。
犹念横斜性格。恼和靖吟魂,自来清绝。
斜傍劲松,偷倚修篁,总是岁寒相识。
绿阴结子当时意,到如今芳心消歇。
小桥夜,清愁倦陪澹月。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在春天的某个宁静夜晚,诗人回忆起旧居和往事的情景。诗的开头提到“碧藓封枝”,形容春天的景色清新而洁净,随着寒英的点缀,显得愈加幽美。诗人梦回故乡,回想春天的美好时光,和新恩的温暖,令人怀念。接着提到南邻的女子,暗示自己因心情的不同而感到疏离。诗人感到春风的逝去带来的惆怅,心中生出羞怯之感。对往日的性格和情感依然留恋,尽管心中感到清绝。诗的最后,描绘了一个斜倚在松树旁的场景,虽然是岁月的老朋友,却也带来了内心的孤独和消沉。夜晚的小桥边,月光下的清愁伴随着诗人的疲倦心情。
注释:
- 碧藓:青苔,生长在潮湿处,形容春天的生机。
- 寒英:寒冷的花,表示春寒料峭时开的小花。
- 寿阳妆额:寿阳是古地名,妆额指女子的装扮,暗含美丽的回忆。
- 绿裙青袂:形容女子的衣着。
- 岁寒相识:指与松竹等冬天常青的植物有着深厚的情谊。
- 芳心消歇:芳心指年轻女子的心思,消歇即心情冷却、感情淡漠。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寿阳妆额”,是指古代美人的装扮,具有典雅和高贵的象征。诗人通过回忆这样的形象,表现了对旧时光的怀念与追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高观国,宋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对自然的深刻洞察而著称。他的诗歌常常表现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我的反思。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高观国的晚年,正值个人的感情波动和对往事的追忆。社会环境的变化以及个人境遇的不同,使得诗人的情感愈加复杂。
诗歌鉴赏:
这首《花心动·碧藓封枝》在清新自然的描写中,透露出深厚的情感。诗人通过细腻的意象,描绘了春天的美丽与自身的孤独感。开头的“碧藓封枝”如同春天的气息,清新而富有生机,接着转入对往事的回忆,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怀旧。诗人用“绿裙青袂”来描绘南邻女子的美丽,表现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渴望,但又因种种原因感到“精神都别”,这种隔阂使得诗人心生怅惘。
随着诗歌的推进,情感的基调渐渐沉重。诗人回忆起往日的性格和情感,表现出对青春逝去的无奈。最后,诗人站在小桥旁,面对月光,感受到一种清愁的孤独。这种情感的流动,展现了诗人对人情世故的思考,也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深切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碧藓封枝:春天的景色清新,青苔覆盖着树枝,象征着生命的复苏。
- 点寒英疏疏玉清冰洁:寒冷的花朵点缀着洁净的春天,表现出春天的清冷与清新。
- 梦忆旧家:回忆起故乡的美好。
- 春与新恩:春天带来了新的恩泽,象征着希望与生机。
- 绿裙青袂南邻伴:南邻的女子穿着绿裙,陪伴着诗人,暗示着对美的向往。
- 恨衰晚春风意思:对春风逝去的惋惜,带来羞怯之感。
- 犹念横斜性格:仍旧怀念当年的个性和情感。
- 恼和靖吟魂,自来清绝:对和靖的吟唱感到恼怒,清绝的情感让人孤独。
- 斜傍劲松,偷倚修篁:诗人倚靠在松树旁,表现出与岁月的熟识。
- 绿阴结子当时意:过去的情感如同结出果实,但如今已消失。
- 小桥夜,清愁倦陪澹月:在小桥旁,夜色中伴随着清愁和疲倦。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碧藓封枝”寓意生命的复苏。
- 拟人:将春风与情感联系,表现出情感的细腻。
- 对仗:如“绿裙青袂”,表现出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与对往事的怀念,同时也流露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孤独的情感。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诗人传达了深刻的内心感受,展现了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对自身境遇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碧藓:象征生命与新生。
- 寒英:代表着春天的清冷和脆弱。
- 绿裙青袂:象征青春与美好。
- 劲松:象征坚韧与长久的友情。
- 小桥:代表过往的回忆与情感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碧藓封枝”所描绘的景象是?
- A. 冬天的寒冷
- B. 春天的生机
- C. 秋天的落叶
-
“梦忆旧家”中“旧家”指的是什么?
- A. 诗人的过去
- B. 诗人现在的家
- C. 诗人向往的地方
-
诗中“绿裙青袂”表现了什么?
- A. 诗人的忧伤
- B. 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C. 诗人对春天的厌倦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象表达情感,但高观国更倾向于对过往的回忆与感伤,而李清照则更多关注于爱情与思乡情绪。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高观国诗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