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孤竹城
作者: 李锴 〔清代〕
道出令支县,萧条东海浔。
如何多古思,烟草系人深。
臣主千秋案,乾坤不贰心。
传闻故祠在,立马一沈吟。
白话文翻译:
孤竹城在令支县,东海的浔水边显得萧条。
我怎能不多想古往今来的事情,烟雾缭绕中让人感到沉重。
臣子与君主之间的千秋大业,天地间的情义从未改变。
听说旧时的祠堂还在,我骑马经过时不禁沉吟。
注释:
- 令支县:指的是古代地名,可能是指现今的某个地方。
- 萧条:形容环境冷清、荒凉。
- 古思:对往事的思考和怀念。
- 烟草:这里可以理解为烟雾,象征着忧愁和沉重的思考。
- 臣主千秋案:指的是君臣之间的长久关系和责任。
- 故祠:旧时的祠堂,通常是祭祀祖先或历史人物的地方。
- 沈吟:沉思,吟唱,表达内心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锴,清代诗人,生于乱世,曾有过游历与历史的沉思,作品多反映个人的情感与对历史的思考,风格多样,兼具古典与个人化色彩。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清代,正值国家动荡时局,诗人通过对孤竹城的描绘,表达对历史的思索与对现实的感慨,反映了他个人对往昔的怀念与对现状的忧虑。
诗歌鉴赏:
《孤竹城》以其简洁而深沉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与对现实的感慨。首句通过“令支县”与“东海浔”的地理描绘,构建出一幅萧条的景象,暗示了历史的变迁和人事的无常。诗中对“古思”的提及,表现了诗人对过往的回忆与思索,烟雾缭绕的意象则进一步增强了这种沉重感。
接下来的两句,诗人引入了“臣主千秋案”和“乾坤不贰心”,强调了君臣之间恒久的关系与责任,表明无论历史如何变迁,这种情义始终存在,恰如天地间的永恒。最后一句“传闻故祠在”,不仅指向了历史遗迹,也暗示着对传统的追忆与对文化根基的尊重,而“立马一沈吟”的动作,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沉重与思考,仿佛在追问历史的意义与个人的存在。
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既有对历史的敬畏,也有对现实的无奈,展现了诗人深刻的哲思与独特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道出令支县,萧条东海浔:描绘了一个荒凉的地方,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
- 如何多古思,烟草系人深:通过“烟草”这一意象,象征思想的缭绕与沉重,让人感受到内心的煎熬。
- 臣主千秋案,乾坤不贰心:强调了历史上君臣之间不变的情义,传达出对忠诚与责任的思考。
- 传闻故祠在,立马一沈吟:最后一句引入“故祠”,象征着历史的延续与文化的传承,诗人则在此时陷入沉思。
-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运用了对仗的修辞手法,使得诗句更显工整、和谐。
- 比喻:将思考与烟草相联系,生动地表现了思绪的缠绕。
- 意象:通过“孤竹城”、“古思”、“烟草”等意象,营造出沉郁的氛围。
-
主题思想:整首诗探讨了历史的变迁与个人的情感,表达了对过往的思索与对现状的感慨,体现了对忠诚、责任与文化传承的重视。
意象分析:
- 孤竹城:象征孤独与荒凉,代表历史的沉沦。
- 烟草:象征思绪的缭绕,体现内心的沉重。
- 故祠:代表文化和历史的延续,重视传统。
- 沈吟:表现沉思与感慨,反映诗人的内心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令支县”是指:
A. 一个繁华的地方
B. 一处荒凉的景象
C. 一个历史遗址 -
“臣主千秋案”中“千秋”指的是:
A. 一千年
B. 无尽的历史
C. 未来的希望 -
诗人通过“烟草”想表达什么?
A. 烦恼与忧愁
B. 美好的回忆
C. 生活的繁忙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诗词对比: 《孤竹城》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都有对历史的反思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两者在情感上有共通之处,但前者更强调文化的传承,后者则更侧重于个人的悲切。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李锴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文学与文化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