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正月十有八日雪中奉使之绝塞
作者: 李锴 〔清代〕
万里使穷徼,逡巡敢后期。
君恩试艰阻,母意重捐糜。
乡路马蹄缓,边风剑色移。
春城今夜雪,先已接龟兹。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远行的使者在万里之外的边疆,心中忐忑不安,生怕耽误了行期。君主的恩宠让我经历艰难险阻,而母亲的情意让我无奈地放弃了温暖的家。乡间的路途上马蹄缓慢,边风似剑般刺骨。春城今夜飘雪,早已与遥远的龟兹相连。
注释
字词注释
- 穷徼: 指遥远的边境地区。
- 逡巡: 徘徊、迟疑。
- 捐糜: 指抛弃、放弃,通常指的是对家庭或故乡的思念。
- 剑色: 形容北风的刺骨和寒冷。
- 龟兹: 古地名,指今新疆地区,象征遥远的异乡。
典故解析
龟兹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市,代表着边塞与异域的联系。诗中提到的“君恩”和“母意”反映了个人在国家与家庭之间的矛盾与抉择,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与对职责的承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锴,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主要以诗作著称。他的诗歌风格多表现出对边塞生活的感慨与对家乡的思念。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正月,时值大雪飘飞之时,诗人作为使者在严寒的边塞中独自忍受着离乡之苦,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与对国家使命的忠诚。
诗歌鉴赏
此诗以“万里使穷徼”开篇,立刻将读者带入一个寒冷的边塞环境,描绘了使者在漫长旅途中的艰辛与孤独。诗人通过对比“君恩”和“母意”,展现了个人情感与国家使命之间的矛盾。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沉的责任感和无奈的牺牲。乡路的“马蹄缓”和“边风剑色移”,不仅描绘了严酷的自然环境,也象征着旅途的艰难与心境的沉重。最后一句“春城今夜雪,先已接龟兹”,则将眼前的景象与遥远的异乡相连,表达了更深层的思乡情绪。整首诗在意象上运用了寒雪、马蹄、剑风等,营造出一种孤独而坚韧的氛围,让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万里使穷徼,逡巡敢后期”:使者在边疆遥远的地方,心中不安,生怕耽误了行程。
- “君恩试艰阻,母意重捐糜”:面对君主的恩宠,经历了许多艰难,而母亲的情意让我不得不放弃温暖的家。
- “乡路马蹄缓,边风剑色移”:乡间的道路上马蹄缓慢,边境的寒风如剑般刺骨。
- “春城今夜雪,先已接龟兹”:春城今夜飘雪,似乎与遥远的龟兹相连,暗示着思乡之情。
修辞手法
- 比喻: 将边风比作剑,生动地表现了其刺骨的寒冷。
- 对仗: 如“君恩”“母意”形成对比,突显情感的矛盾。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边塞的寒冷与旅途的艰难,表达了诗人对国家使命的忠诚与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反映了个人情感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冲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雪: 寒冷、孤寂,暗示旅途艰辛。
- 马蹄: 代表着旅途与家乡的联系。
- 剑色: 形容寒风的凶猛,象征外界的困难与挑战。
- 龟兹: 代表遥远的异乡,寓意对故土的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龟兹”指的是哪个地区?
A. 江南
B. 新疆
C. 西北 -
“边风剑色移”中的“剑色”比喻什么?
A. 温暖
B. 寒冷
C. 明亮 -
诗人在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时,使用了哪些意象?
A. 花
B. 雪与马蹄
C. 月亮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高适《别董大》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诗词对比
李锴与王之涣的作品均展现了边塞的壮丽与个人情感的交织,但李锴更侧重于内心的情感与责任,而王之涣则强调自然景象的壮美,体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
- 《边塞诗的艺术特征》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能够更全面地理解李锴的这首诗及其所表达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