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栖隐者僧舍读书》

时间: 2025-01-04 07:34:05

茅竹无钱结翠霞,归来栖止梵王家。

夜窗听雨翻书叶,晓研凌霜注井花。

已隔朱楼安管钥,独寻碧磵问津涯。

芦帘纸帐门如水,兀坐蒲团事不赊。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茅竹无钱结翠霞,归来栖止梵王家。
夜窗听雨翻书叶,晓研凌霜注井花。
已隔朱楼安管钥,独寻碧磵问津涯。
芦帘纸帐门如水,兀坐蒲团事不赊。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者僧人在简朴的小屋中读书的情景。茅草和竹子没有花费金钱搭建,归来时在梵王的家中栖息。夜晚在窗边听着雨声,翻动着书页,清晨时在霜冻的天气里研磨香料,注入井水中。已然与朱楼隔绝,安心地保管着钥匙,独自寻访碧水边的问津之地。芦苇帘和纸帐的门如同流水一般,端坐在蒲团上,心中无所挂碍。

注释:

  • 茅竹:用茅草和竹子搭建的房屋,象征简朴的生活。
  • 梵王:佛教中的神灵,象征高洁的境地。
  • 翻书叶:指翻动书册,寓意读书的乐趣。
  • 凌霜:形容早晨寒冷的霜冻。
  • 问津涯:寻找水边的去处,表明一种探索的精神。
  • 芦帘纸帐:指用芦苇和纸做的门帘,象征隐居生活的宁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冯时行,宋代诗人,字子升,号从亭,江苏人。其诗歌多描绘山水田园,传达隐逸思想,常以简洁清新的风格著称。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隐居生活中,反映了作者对清净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诗中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知识的渴求,带有浓厚的隐士情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展现了隐者的清幽生活与内心追求。诗人所描绘的环境虽然简朴,但却充满了诗意的宁静。开头的“茅竹无钱结翠霞”便点明了隐者追求的生活态度——不依赖外物,而是依靠自然的馈赠,营造出一处清幽的栖息之地。

诗中“夜窗听雨翻书叶”一句,生动地表现了隐者的学识渊博与对文化的热爱。听雨声、翻书页的细节,传达出一种静谧而专注的氛围。清晨的“晓研凌霜注井花”,则透露出一种生活的仪式感,即使在寒霜中,依然坚持追求内心的平静与美好。

同时,诗人通过“已隔朱楼安管钥”与“独寻碧磵问津涯”对比,表现了隐者与世俗的隔绝,显示了他对世俗的淡泊与淡然。最后的“兀坐蒲团事不赊”则表明了诗人心态的从容与淡泊,隐者并不急于追求世俗的成就,而是安于当下,享受内心的宁静。

整首诗在音乐感与画面感上均有较高的艺术成就,传达出隐者的哲学思想和生活态度,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茅竹无钱结翠霞:用茅草和竹子搭建的房舍,象征简朴的生活。
  2. 归来栖止梵王家:隐者归来后住在佛教寺庙,表明其生活的清净。
  3. 夜窗听雨翻书叶:夜晚在窗边听雨声,翻动书页,表现对书籍的热爱。
  4. 晓研凌霜注井花:清晨在霜中研磨香料,注入井水,体现生活的从容。
  5. 已隔朱楼安管钥:与世俗隔绝,安心守护自己的生活。
  6. 独寻碧磵问津涯:独自寻访水边,象征探索精神。
  7. 芦帘纸帐门如水:用芦苇和纸做的门,营造出宁静的生活氛围。
  8. 兀坐蒲团事不赊:安坐在蒲团上,无所挂虑,体现内心的宁静。

修辞手法:

  • 对比:隐者的生活与世俗生活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其淡泊心态。
  • 意象:如“雨”、“霜”、“碧水”等意象,渲染出自然的清幽与心灵的宁静。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隐者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对内心平和的渴望,传达出一种追求精神自由与宁静的哲学思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茅竹:代表简朴的生活方式。
  • 夜窗:象征静谧的读书环境。
  • 凌霜:象征冷清与坚韧。
  • 碧磵:象征清澈的内心与探索的精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所描述的栖止地点是哪里? A. 山顶
    B. 梵王家
    C. 朱楼

  2. “晓研凌霜注井花”中的“凌霜”指的是什么? A. 霜冻的天气
    B. 冰冷的水
    C. 早晨的露水

  3. 诗人通过哪种方式表达自己对知识的热爱? A. 听雨
    B. 翻书
    C. 写诗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冯时行的《寓栖隐者僧舍读书》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均描绘了隐者的生活,前者强调内心的宁静与对知识的追求,后者则展示了山水的美丽与诗意,两者皆有隐逸之情,但侧重点略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