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阳罢郡日有诗十首…不殊今编于后兼纪瑞物。虎不食人》

时间: 2025-01-17 10:13:11

南山白额同驯扰,亦变仁心去杀机。

不竞牛甘令买患,

免遭狐假妄凭威。

渡河岂适他邦害,据谷终无暴物非。

尔效驺虞护生草,岂徒柔伏在淮淝。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山白额同驯扰,亦变仁心去杀机。
不竞牛甘令买患,免遭狐假妄凭威。
渡河岂适他邦害,据谷终无暴物非。
尔效驺虞护生草,岂徒柔伏在淮淝。

白话文翻译

南山的白额虎和驯养的动物一样,变得仁爱,不再有杀戮之心。
不如牛一样甘愿受苦,这样就能避免狐假虎威的困扰。
渡过河流,难道是为了让他国受害吗?在山谷中根本没有凶暴的事物。
你要像驺虞那样保护生草,难道只是为了在淮淝一带的软弱伏在地上?

注释

  • 白额:白额虎,指一种猛兽,象征着凶残和威胁。
  • 仁心:仁爱之心,指慈悲和善良的心态。
  • 狐假虎威:比喻依仗他人的权势来欺压他人。
  • 驺虞:传说中的一种神兽,象征着保护和守护。
  • 淮淝:地名,指淮河与淝水交汇的地方,此处引申为柔弱的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绅,唐代诗人,字子华,号青丘,生于公元779年,卒于公元831年。他以诗才著称,尤其擅长五言诗,作品内容丰富,主题多样,常表现对社会时事的关注和对人性善恶的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唐代政治动荡、社会矛盾加剧的背景下,李绅通过虎与驯动物的对比,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反思与批判。他希望借此传递出仁爱和平的思想,反对残酷的杀戮和对弱者的压迫。

诗歌鉴赏

本诗采用了对比手法,通过南山白额虎与驯养动物的对比,展现出仁爱与残暴之间的冲突。南山白额虎象征着凶残与权力,而驯养动物则代表着温和与仁爱。诗中提到的“仁心”和“不竞牛甘”展现了诗人对人性善良的渴望,强调应以仁爱之心对待生命,避免无谓的杀戮。

诗人以“狐假虎威”来隐喻权势者对弱者的压迫,提醒人们要警惕那些依仗权势而行事的人。通过“渡河岂适他邦害”的提问,诗人进一步反思人们的行为,质疑为何要使他国受害,表现出对和平的渴望。

最后,诗中提到的“尔效驺虞护生草”,更是强调了保护生命的责任,呼唤人们要像驺虞一样守护生命的美好,而不是任凭凶暴的杀戮肆虐。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和情感的表达上,展现了李绅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南山白额同驯扰:南山的白额虎和驯养的动物一样,意在描绘凶暴的动物可以变得温和。
  2. 亦变仁心去杀机:指的是这种变化使得它们拥有了仁爱之心,放弃了杀戮的本能。
  3. 不竞牛甘令买患:不如牛那样甘愿受苦,这样反而能避免麻烦。
  4. 免遭狐假妄凭威:避免了被权势者欺压的麻烦。
  5. 渡河岂适他邦害:过河难道是为了让别的国家遭受伤害吗?
  6. 据谷终无暴物非:在山谷中根本没有凶暴的事物。
  7. 尔效驺虞护生草:你要像驺虞那样保护生命。
  8. 岂徒柔伏在淮淝:难道只是为了让柔弱的生命伏在地面上吗?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白额虎与驯养动物对比,象征仁爱与凶残。
  • 拟人:赋予动物以人类情感,强调仁爱之心的可贵。
  • 对仗:在结构上形成工整的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本诗的中心思想是提倡仁爱与和平,反对杀戮与压迫,强调保护生命的重要性。诗人通过对比和反思,呼吁人们应当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追求和谐共处的社会环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南山白额虎:象征着凶残与威胁。
  • 驺虞:象征着保护与守护。
  • 生草: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需要保护的状态。
  • 淮淝:象征着柔弱与被压迫的生命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南山白额虎象征什么?

    • A. 温和
    • B. 凶残
    • C. 平和
  2. 诗中提到的“狐假虎威”是指什么?

    • A. 狐狸与老虎的关系
    • B. 依仗他人权势欺压他人
    • C. 动物之间的友好
  3.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 A. 提倡杀戮
    • B. 反对杀戮,倡导仁爱
    • C. 强调权势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李白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诗词对比

  • 李绅的《寿阳罢郡日有诗十首》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都涉及对自然和生命的思考,但李绅更关注仁爱与和平的主题,而王之涣则表现出对壮丽景色的赞美和人生哲理的思索。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李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