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曾子固倅越得燕字》

时间: 2025-01-06 06:49:58

醉翁门下土,杂遝难为贤。

曾子独超轶,孤芳陋群妍。

昔従南方来,与翁两联翩。

翁今自憔悴,子去亦宜然。

贾谊穷适楚,乐生老思燕。

那因江鲙美,遽厌天庖膻。

但苦世论隘,聒耳如蜩蝉。

安得万顷池,养此横海鳣。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曾子固倅越得燕字

醉翁门下土,杂遝难为贤。
曾子独超轶,孤芳陋群妍。
昔従南方来,与翁两联翩。
翁今自憔悴,子去亦宜然。
贾谊穷适楚,乐生老思燕。
那因江鲙美,遽厌天庖膻。
但苦世论隘,聒耳如蜩蝉。
安得万顷池,养此横海鳣。

白话文翻译:

醉酒的翁在门下的泥土之上,杂乱无章的环境难以培养出贤才。曾子独自超越众人,孤芳自赏,远离了群体的美丽。曾子当年从南方而来,与翁两人相交如同双翅翩翩。如今翁已憔悴,子离去也是理所当然。贾谊在楚国穷困潦倒,乐于生老却思念燕国。那是因为江边的鲙鱼美味,急于厌倦天上的膻味。但只觉得世论狭隘,聒耳如蝉鸣。如何能得到万顷的池塘,来养活这横海的鳣鱼呢?

注释:

  • 醉翁: 指的是欧阳修,因其有《醉翁亭记》而得名。
  • 曾子: 指曾参,孔子的弟子,代表了儒家理想的贤人。
  • 贾谊: 西汉的文学家,因被贬而感叹人生,常引为例。
  • 江鲙: 江边的鱼,象征美好而短暂的享受。
  • 天庖膻: 比喻世俗的庙堂之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他的诗词风格豪放,兼具豪迈与细腻,作品深受后人喜爱。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苏轼与曾子固的离别之际,表达了对朋友的惜别之情以及对社会现状的感慨,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环境和个人理想的冲突。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送别曾子固,展示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与社会的无奈。诗开篇用“醉翁门下土”引入,暗示着现实的复杂与混乱,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接着,曾子被描绘为“孤芳陋群妍”,即便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依然保持着自己的高洁与独立,显示出他超然的气质与品德。

诗中提到贾谊,进一步深化了对历史人物的借鉴,通过贾谊的遭遇映射出对当时政治的悲观态度。最后两句,讲述了对理想生活的渴求,表达了对世俗论调的厌倦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具有很强的个人情感和哲学思考。

整首诗在结构上层层递进,情感上由愁苦到向往,展现了苏轼在面对朋友离去时的复杂心情,同时也反映出他对社会的深刻思考,兼具了个人的情感与社会的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醉翁门下土,杂遝难为贤。”

    • 这句提到醉翁的环境,暗示现实的复杂与不适合贤才生存。
  2. “曾子独超轶,孤芳陋群妍。”

    • 赞美曾子独特的品格与气质,独立于群体之外。
  3. “昔従南方来,与翁两联翩。”

    • 追忆曾子初来时与翁的亲密关系,表现友谊的珍贵。
  4. “翁今自憔悴,子去亦宜然。”

    • 感叹时间的流逝与友人的离去,情感愈加沉重。
  5. “贾谊穷适楚,乐生老思燕。”

    • 引用贾谊的经历,暗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无奈。
  6. “那因江鲙美,遽厌天庖膻。”

    • 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世俗的厌倦。
  7. “但苦世论隘,聒耳如蜩蝉。”

    • 抒发对世俗纷扰的无奈与厌烦。
  8. “安得万顷池,养此横海鳣。”

    • 充满理想化的愿望,渴望一个理想的生活空间。

修辞手法:

  • 比喻: “聒耳如蜩蝉”,以蝉鸣的嘈杂比喻世俗的纷扰。
  • 对仗: 每一句的平仄和内容都形成了对照,增添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友人的送别,反映了对理想与现实、友情与孤独的思考,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的厌倦。

意象分析:

  • 醉翁: 代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 曾子: 象征高洁的品德与独立的人格。
  • 贾谊: 代表历史的沧桑与个人的无奈。
  • 江鲙横海鳣: 分别象征短暂的美好与理想中的自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 诗中提到的“醉翁”指的是谁?

    • A. 苏轼
    • B. 欧阳修
    • C. 贾谊
    • D. 曾子
  2. 填空题: 诗中反映的主题包括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__的厌倦。

  3. 判断题: 诗中曾子被描绘为群体中的佼佼者。(对/错)

答案:

  1. B
  2. 世俗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赠卫八处士》
  • 李白《送友人》

诗词对比:

  • 苏轼与李白都在诗中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但苏轼更加强调个人的孤独感与现实的无奈,而李白则表现出一种更加奔放的豪情。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苏轼诗文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